中蒙历时3年合作发掘神秘大墓:人骨趴在棺椁上,谷物垫在棺材里( 二 )


但随着主墓棺椁的开启,考古队员发现,在棺材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人骨。这就让考古队员们的心中产生了无数大大的问号:“棺材里的墓主去哪里了?这个趴在棺椁上的人,难道是墓主?这难道是匈奴当时不为人知的奇特葬俗?”
中蒙历时3年合作发掘神秘大墓:人骨趴在棺椁上,谷物垫在棺材里
文章插图
趴在椁板上的人骨
同是此次中方考古队员,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孙凯告诉采访人员,在2018年曾发现的盗洞,“直接把墓室打通,延伸到了棺椁的一角,正好位于这具人骨脚部不远的地方。”再结合之前发现的被盗一空的棺内随葬品、其中一个位于人骨身下的鎏金银龙、盗墓者为了防止盗洞坍塌而搭建的支护结构,这具人骨是不是得手后还没来得及脱身就因盗洞塌方而被掩埋的盗墓者呢?
“目前来看,这具人骨究竟是盗墓者还是被盗扰至棺外的墓主,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孙凯说。
棺内垫着黍和藜,还分好几层?
除了没有墓主遗骨外,M189主墓棺椁还有一个奇特之处,也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
主攻植物考古领域的蓝万里在清理棺椁时发现,在棺木底部有明显的分层结构,通过提取物分析,蓝万里发现了其中的玄机:棺内底部先铺一层织物,然后再铺一层带壳的黍,并夹杂有少量的藜,其上复铺织物,再铺一层带壳的黍和大量木屑,并夹杂有碎小炭屑和藜,最后铺织物纳尸。蓝万里介绍说,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很明显不会种植像黍和藜这样的农作物,因此它们的来源和用途目前还不能确定,“我们推测,大量的木屑可能是用来除湿。但是这样的分层结构在其他墓葬里并没有发现,这也是这个墓葬比较特殊的一点。这是不是一种葬俗,或者会不会因为它比其他墓葬都早,存在一个葬俗的演变过程都需要进一步确定。”
中蒙历时3年合作发掘神秘大墓:人骨趴在棺椁上,谷物垫在棺材里
文章插图
棺木底层的分层结构
80后、精心设计的队员组合是本次考古的另一亮点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告诉采访人员,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项目是河南省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考古项目,项目队员全部是80后,在三年的时间内,先后有4名不同专业方向的博士参加,“充分展示了河南考古行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从学术角度讲,这也是中国考古学者首次直接参与到匈奴贵族墓葬的考古研究,为研究匈奴贵族丧葬习俗、两汉时期北方草原与中原的文化和物质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
而此次中方派出的考古团队,也清一色全部来自于河南,队员的组成也经过了精心设计,“蓝万里博士为队长,英语很好,对科技考古尤其是植物考古领域很精通,负责沟通和协调;刘斌博士田野考古经验丰富,孙凯和周润山两位队员也都是有着丰富的田野经验,这三位队员能够保证田野考古操作的规范和科学性;任潇是专业的摄影师,专门负责影像记录。这样我们保证在田野发掘、影像记录、数据采集等各方面都能够有足够专业的力量。同时,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既定任务的重要保证。”刘海旺说。
中蒙历时3年合作发掘神秘大墓:人骨趴在棺椁上,谷物垫在棺材里
文章插图
中蒙联合考古队正在M189内进行发掘工作
中蒙历时3年合作发掘神秘大墓:人骨趴在棺椁上,谷物垫在棺材里】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