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家四将遭诛杀,闻太师为何亲征姜子牙?或藏四大诸侯王一个秘密

文:白马晋一
《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实力不菲的佳梦关魔家四将全军覆没,这样的战况出乎闻太师意料。当然,也正是此次围剿覆败,将小说的剧情推向了一个小高潮。闻太师这位有着深厚截教背景商汤军政系统核心人物,将要和阐教代言人姜子牙正面过招了。
且来看原著描述,“且说闻太师在相府闲坐,闻报游魂关窦荣屡胜东伯侯,忽然又报,三山关邓九公有女邓婵玉连胜南伯侯,今已退兵。太师大喜。又有来官将文书呈上。太师拆开一看,见魔家四将尽皆诛戮,号令城头,太师拍案大怒,如今东南二处,渐已平定,明日面君,必须亲征,方可克敌。”
闻太师一喜一怒,正是耐人寻味的地方。
魔家四将遭诛杀,闻太师为何亲征姜子牙?或藏四大诸侯王一个秘密
文章插图
试问,之前西周屡次挑衅商汤帝国的中枢神经,闻太师却迟迟无法亲自剿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东、南方向战火未平”。其实这是个遗留问题。当年纣王为了集权,巧借北海诸国动乱之名,发起朝歌合议,其间竟将前来赴会的四大诸侯王一并拿下,除却北伯侯崇侯虎善于逢迎打通关节、西伯候姬昌人望颇高众臣力保,另两位诸侯王,即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可就没有好运气了,成为纣王立威的刀下亡魂。按照纣王的计划,帝国可以一鼓作气,趁势收编了群龙无首的东、南方向势力。可惜的是,他错估了形势。姜桓楚和鄂崇禹二王的后人自领了爵位,并联合麾下各两百小诸侯国,公然扯起大旗反抗商汤。此后近十年时间里,商汤帝国深陷战争泥潭,东、南两境一直烽火不断。
如今东南方向竟出奇一致地偃旗息鼓,这是一个巧合吗?肯定不是!要知道,东南国能同商汤僵持近十年时间,军事实力绝非等闲,其中也不乏能人异士。譬如黄飞虎曾向姜子牙汇报魔家四将(即封神榜上“四大天王”)战力时,就曾有言,“此四将昔日在末将麾下,征伐东海”。可以想象,即便当年魔家四将集体出马,依然无法对东方形成压倒性优势,要不然,闻太师也不会多年对边境战事搔首无解。
魔家四将遭诛杀,闻太师为何亲征姜子牙?或藏四大诸侯王一个秘密
魔家四将遭诛杀,闻太师为何亲征姜子牙?或藏四大诸侯王一个秘密
文章插图
如此看来,答案只有一个,东、南方面军战略性撤退!
显然,在商汤、西周彻底闹翻的情况下,东南各诸侯国完全有理由务实地选择保存实力。他们在隔岸观火。战事的后续走向,或将决定着他们要以何种姿态再次出现在战场上。
也正因如此,原著八十八回,时大局几乎已定,商汤帝国的潜在后台截教一众,尽遭阐教剪除,天下诸侯风闻战报,纷纷响应西周号召,走马会盟孟津。一时间,集结地彩旗飘飘,擂鼓声声,且看描述,“今日诸侯会孟津,纷纷杀气满江尘,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好一个“旌旗向日”、“剑戟迎霜”,从这次会盟,恰恰也侧面说明了东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之前并无遭到实质性损失。
反而是周武王的态度,依然比较谨慎。
魔家四将遭诛杀,闻太师为何亲征姜子牙?或藏四大诸侯王一个秘密
文章插图
原著如是描写,“众诸侯进营,乃请武王上帐,武王不肯,彼此固逊多时,武王同众诸侯交相下拜。”看得出来,武王此时虽然实质上已是伐商联盟军领军人物,名义上却不肯戴上这顶高帽。他仍然同众诸侯以礼相待,更谦称后辈。
当然,武王的谨慎不无道理,诚如商汤军方对孟津会盟事件的反馈,“今姜尚拒敌孟津,虽有诸侯数百,不过乌合之众,人各一心,久自离散”。也就是说,这伙人因势而结,有朝一日,也可能会因势败退散。这是个很现实的道理。
回观双方形势,纣王一方虽然已呈败相,且个人声望跌至谷底,但在名义上,仍然是天子。诸侯以下犯上,于人伦礼数不符。正是囿于道德压力,武王始终不敢掉以轻心,态度依然十分谨慎,“纣王虽不行正道,俱臣下蔽惑之耳。今只观政于商,擒其嬖幸,令人君加改其敝政,则天下自平矣”。也就是说,周军此番伐商,其实并无过多政治企图,只是“清君侧”罢了,还天下人太平。其间,颇通厚黑之术的姜子牙,也极其配合武王唱起双簧,同前来会盟的诸侯偷偷交待,“列位君侯见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吊民之故,只以观政于商为辞,俟破纣之后,再作商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