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信安王李祎: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大唐信安王李祎: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文章插图
文:郁馥(读史专栏作者)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男主张小敬说起自己所佩的短刀之时,提到了一位信安王。这位信安王虽然只活在剧中人的台词里,但其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形象还是让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祎却并非如此。
01、高贵出身,苦难童年
李祎的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是吴王李恪。按理说,作为大唐王朝的近支宗亲,就算再不学无术,也能躺着在家数钱,然后坐等封官加爵,一生无忧无虑。
可生活有时候是不会和你好好讲道理的。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初,时任司空的吴王李恪在太尉长孙无忌的构陷之下,被唐高宗李治以“谋反罪”冤杀。李恪的四个儿子被流放至岭南(今两广及海南地区)。
唐朝时期的岭南非常荒蛮,且多瘴气,流放至那里的犯人存活率极低。
所幸,这四个当时都还不到七岁的孩子不仅全活了下来,而且还在岭南娶妻生子。
因而,李祎出生的时候不仅没有皇族亲贵的光环,还带有罪臣之后的枷锁,生活与心理的压力可见一斑。
尽管后来李恪被逐步平反,但朝廷仍旧没有要召他们回京的意思。直到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掌权之后,才开始慢慢起用李祎的父亲及叔伯们。
那个时候的李祎还不满二十岁。
02、忠孝友悌,谦谦君子
艰难的流放生活并未让李祎怨天尤人,反而教会了他如何在逆境中坚守理想,不忘本心。
而在恶劣环境下成长的他也更加懂得了亲情的弥足珍贵。所以这孩子从小就十分孝顺父母,对弟弟们也是爱护有加。
因为父亲李琨在做诸州刺史时的卓越政绩,朝廷在他死后追封其为张掖王。作为张掖王的长子,李祎理应继承爵位。而李祎却固辞不受,坚持将继承权让给弟弟李祗。李祗也自然百般推辞。
兄弟俩之间的真情流露让当时的皇帝唐中宗李显十分感动。因而在允准李祎的请求之后,又封其为嗣江王,继承了唐太宗之子李嚣的爵位,后来又改封其为信安王。
一门两位郡王的荣光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不少人或艳羡,或嫉妒的眼神。
好在,李祎兄弟很快就以自己的表现让他们统统闭上了嘴巴。二人在各地任职的时候皆为官清正,恩威并施,政绩斐然。
李祗后来做到了工部尚书和宗正卿等高官。在安史之乱中招兵讨贼,颇有功劳,与“诗仙”李白亦交往甚密。
至于李祎,则更了不得。
 大唐信安王李祎: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文章插图
03、无敌勇将,一战成名
唐朝能打仗的宗亲除了在开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兄弟,以及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之外,就是这位信安王李祎了。李
祎自执掌兵权之日起,就表现出了其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
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唐朝与西域各国,尤其是吐蕃便纷争不断,且唐朝并不占十分优势。因而自唐玄宗继位以来,便屡次反客为主,向吐蕃用兵,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命李祎为主帅再次与吐蕃作战,目标很明确,就是夺回被其占领经年的重镇石堡城。(《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提到过这一战役)
石堡城位于今青海省湟源县,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但其易守难攻,若以大军进攻,胜算有限。因而当时有很多将士都建议从长计议,设法诱敌出城。
可李祎是个说一不二的硬汉。只说咱们的地盘被野人占了那么久,若不赶紧讨回,这口气还真没法子出。说完,他便连夜与将士们商议,大胆采用了远距离偷袭之策,只求速战速决。
这种孤注一掷的策略其实非常冒险。因为一旦被对方提前洞悉,加强防备,无功而返还是小事,万一调转头来反攻本方大营,后果不堪设想。
这点,李祎自然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于是,就在万事俱备后的一个深夜,李祎亲率大军直奔石堡城而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