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冬至后记者亲历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数创新高,抢救室变“病房”

伴随救护车叫嚣的鸣笛声 , 短短半小时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了第三名患者 。
【患者|冬至后记者亲历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数创新高,抢救室变“病房”】“有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我们先测一下生命体征 。 ”抢救室铁门外的通道里 , 护士忙而不乱地与家属、急救员对接 , 一旁的家属等候区几乎坐满 。 “今天上午又突破新纪录:24小时滞留人数达到43人 。 ”
“24小时滞留人数” , 是指收治患者经处理、分诊、转运后 , 仍留在急诊抢救室病床上的患者 。 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告诉采访人员 , 寒潮还未正式到来之前 , 从12月开始 , 抢救室便已日日爆满 , “和11月相比 , 滞留率上升22% , 每天平均有35至40名患者滞留 , 而往年同期 , 这一数据大约在32人 。 ”
患者|冬至后记者亲历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数创新高,抢救室变“病房”文章插图
一刻不停:就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
毛恩强说 , 抢救室收治的患者 , 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为主 , “绝大多数为呼吸系统疾病 , 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 还有心衰、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 ”同样地 , 在门诊 , 与之相对应的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量也略有增幅 , “普通感冒患者的确有明显减少 , 但有基础慢病史的老人 , 面对寒冬 , 依旧难熬 。 ”
昨日晚9时许 , 一名36岁的男性患者从急诊收治入院 , 经诊断为肝脓肿 , 且出现多脏器损害 。 今天上午 , 在等待进一步诊疗时 , 意外发生了 。 抢救室护士长许敬华查房时敏锐发现 , 患者的呼吸深度、频率都有异常 , “像大喘气 , 间歇时间较长!考虑代谢性酸中毒!”许敬华和抢救室医生即刻进行了抢救处理 , 幸运的是 , 患者脱离了危险 , 逐渐清醒过来 。
身处比核定床位数几乎翻了一番的抢救室 , 采访人员听见各类监护仪的提示报警声此起彼伏 。 “我们要做的 , 就是在大大小小的报警声中 , 及时、准确地找到最致命的那一条 。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车在前深有感触 。 “12月以来 , 就诊量明显攀升 , 我从6点40分到医院 , 一上午片刻不停 , 这空间里快连小担架床都放不下了 。 ”
患者|冬至后记者亲历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数创新高,抢救室变“病房”文章插图
急诊要“急”:各级医疗机构联动分流
“从大型三甲综合性医疗机构的角度而言 , 我们必须开足马力 , 应收尽收 , 但实际情况是各家医院床位均有限 , 有些患者经处理后可以分流至二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但也有许多滞留的情况 。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坦言 ,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剧 , 严冬又属于慢病的急性发作高峰期 , 如果患者过度集中在三甲医院 , 则容易引起急诊拥挤 。 “原则上来说 , 急诊抢救室应处理一、二级的濒危、危重患者 , 三级急症、非急症患者应做好适当分流 , 也可以避免院感风险 。 ”他解释 , 除了今冬大众关心的新冠病毒之外 , 院内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 。
患者|冬至后记者亲历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数创新高,抢救室变“病房”文章插图
毛恩强也尤其提到 , 针对如肿瘤晚期患者的急性感染等症状 , 希望更多二级医疗机构可共同参与分流诊疗 , 让更多急诊/急救医疗资源为真正确有所需的患者服务 , 让急诊真的“急”起来 。
冬至后 , 一年最为严寒的时节就到了 , “如家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类慢性病的老人 , 需特别注意昼夜温差变化 , 适当增加衣物 。 ”毛恩强特别提醒 , 应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 , 还要摄入足够的电解质(钾、钠等) , 每天养成坚持排便的好习惯 。
陈尔真也提到 , 慢病患者应规范用药 , 切忌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 , 居家环境应继续做好通风 , 如使用取暖设施 , 最关键是避免忽冷忽热造成人体调节能力下降、血管收缩等 , 平安、健康度过寒冬时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