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苦力也要离开农村,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现实压迫下的人性挣扎( 二 )


 做苦力也要离开农村,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现实压迫下的人性挣扎
文章插图
起初的孙少平十分气愤,但是没过多久起伏的情绪就稳定下来。这是少平第一次实现了认知的提升,他想到郝红梅和顾养民相好是十分正常的,自己哪方面都无法和顾养民比较!少平的内心获得了解脱,也变得更加充实。
孙少平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所以也应当按照普通的条件来要求自己,不能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但是普通人不代表庸俗,虽然自己一生都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却要励志成为一个不平庸的人。
思想的自由能让人看到别人所不能理解的深度,我不会吐槽郝红梅抛下少平去追求更好的人,因为她家庭贫困,只有嫁给生活条件好的人才能翻身。而孙少平也不怨恨郝红梅,他知道在最平凡的事情中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伟大人格来,所以他提升了格局,深知是自己的实力不足。
跳出故事可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实中两个人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一定的资本之上,你的资本越高别人就越想与你交好。如果你身份平平,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平平的朋友,那你们之间不是友谊,而是相互怜悯,如果有一天对方跳跃到了更高的阶层,必定会抛下你不管,同时还要瞧不起你。
伟大的作品都能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人生的智慧,这一层意思就是重新阅读的“新知”,几年前读的时候是必然不会懂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做苦力也要离开农村,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现实压迫下的人性挣扎
文章插图
3
高中以后,孙少平内心的感情河流已经逐渐平静,而思想和理智的成分多了。看见郝红梅和顾养民相好在心理上也不再有任何异常反应,生活突然在他面前变得开阔,眼光也向四面八方投射。
少年实现了思想的迭代,在不断阅读中孙少平有了伟大人格和非同一般的骨气,他也不会刻意等到别人领完饭才最后去,大大方方的排队,早已收起了曾经的自卑和虚荣。这一段时间少平最大的收获就是田晓霞,一个读过很多书,思想开阔的文艺女青年,亭亭玉立。
与郝红梅不同,这一次孙少平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十分羡慕田晓霞读过很多书,在两人的相处中他只想看到不同的书籍,却从不考虑感情问题。他知道自己是农村家庭,晓霞是干部家庭,社会阶层是不能随便逾越的鸿沟,就算晓霞愿意,她的家人也不愿意,外人的冷眼旁观会如一根针一样扎在心里隐隐作痛。
 做苦力也要离开农村,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现实压迫下的人性挣扎
文章插图
看不懂现实的人是可悲的,虽然我们的文化和潮流疯狂捧高爱情的地位,认为爱情超越阶层、经济、身份,但这终究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我们所推崇的规则和现实中真正运行并起决定性的原则是不符的,你可以在思想上相信爱情的伟大,但却不能以此作为生活的基准。
想要更好的爱情、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由,就要老老实实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这才是现实。脱离于现实的理想终究是泡影,人的思想是懒惰的,总是本能的相信不计较一些的感情。极少数人能明白这一点,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后再次看到孙少平才深有体会。
 做苦力也要离开农村,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现实压迫下的人性挣扎
文章插图
4
如前文所说,孙少平虽然生长在农村,思想却已经跨越了阶层,他明白世界上的能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这个世界上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在这个基础上,孙少平的思想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系列和农村以外的系列。
这是路遥给出的矛盾,是时代之下个人的人性悲哀:一个怀有梦想向往自由的人,被时代和家境束缚而不能施展,孙少平就如同他的哥哥少安一样,不甘心自己在农村中度过一生,想要抛弃一切挣脱眼前的局限。
经过内心的苦苦挣扎,孙少平最后决定只身一人前往更大的县城实现个人的理想,他不知道去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但内心的翻江倒海顾不上这些,这是只属于年轻人的志向和热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