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各种民俗活动也是各种各样,除去民间传统的习俗之外,还有一种特殊而低调的文化传承,那就是民间的俗语。
其虽然看似简单,却内涵乾坤,其中包括天文地理、民俗民风、修身齐家、生活经验等,至今依然指导人们向善。而在众多的民间风俗当中,其中不乏一些禁忌和讲究,就比如这句民间俗话“冷棺莫入村,热孝莫入门”,那么这句俗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文章插图
冷棺莫入村
在丧葬文化中,总少不了“棺材”的一席之地,这样东西到了必要之时,是家家躲不开,人人少不了。众所周知,棺材由六块板组成,并且在丧葬文化当中,这六块板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棺盖与棺底分别代表天与地,左右两片分别代表日与月,这是四块长木材;头顶与脚底分别代表彩头与彩尾,这是两块短板,共六块板材。
那么什么是冷棺呢?冷棺其实是指经过长久时间才放入棺材内的人,这样被称之为冷棺。其实想来也不正常,一般来讲,人死以后,家人都会连夜让木匠制作棺材或者选择已经制作好的棺材,把已逝的亲人放入棺木之内,然后“择日下葬”。
文章插图
那么又怎么会拖延这么久放入棺木之内呢?主要是因为,这种已逝之人为客死异乡之人,而古人又讲究“落叶归根”,所以就算是客死异乡千里之外,也要运回家乡安葬,而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所以尸首运回家乡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久。
那为什么运回来的尸首不能进入村内的家中呢?主要是因为害怕疾病。客死异乡的尸首,在没有任何防腐措施之时,更加容易腐烂,所以人们十分惧怕运回来的尸体带有某种疾病,特别是束手无策的疾病,譬如瘟疫。
文章插图
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的《伤寒杂病论》中,曾对瘟疫厉害之处,有过这样的描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而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也就是所说的瘟疫,由此可见当时瘟疫流行之猖獗。所以这就是“冷棺莫入村”的由来,本来以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主,后来为了村里民众生命安全着想,一切丧葬礼节从简。
文章插图
热孝莫入门
众所周知,家中有丧葬之事,子女需要身穿孝服为已逝之人守孝,按照古代标准,带孝时间一般为七期、百日、一年、三年,而带孝百日,可称为热孝。而热孝莫入门是指热孝期间不能进别人家门。
那么为什么不能进别人家门呢?其实这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有关,孟子认为至亲之人离世,子女定当为其守孝三年,其遵循“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而《中庸》里曾说:“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其大意是说,古代礼制中的守丧三年,就算是天子也要遵循,而且在给至亲之人办丧礼这件事上,不存在贵贱之说法,作为子女,都要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父母安乐长眠。
在丧葬习俗当中,认为守孝三年之内,守孝之人应当以居家哀思为主,不得娱乐逗趣、不得大鱼大肉、不得婚配、不行夫妻之事。因此,这是不入它门的一方面原因。
推荐阅读
- 老祖宗“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华,可惜鲜有人知
- 终极笔记中常说起的老九门,九门是怎么排名,都有什么手段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人们常说“东山再起”,“东山”到底指哪座山?少有人知,涨知识!
- 人们常说的“三皇五帝”都指谁看看你认识几个
- 老祖宗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才精华,教你为人处世之道
- 俗语“喂狗别喂饱”,为什么要这样说?下半句体现老祖宗的智慧
- 趣话寿光方言(之三):寿光人常说一句口头禅:齁章酿酿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