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棵“知名树”的跨界重生

半个世纪以来 , 海南科研人员改造橡胶木实现“三级跳” , 令橡胶木成为高档进口硬木的可替代品 。
从1974年开始 , 海南科研人员投身橡胶木应用研究 , 将原本只能当烧火柴的被淘汰的橡胶树 , 依次用化学、物理方法改造成实木家装材料 。 至1997年 , 海南共更新橡胶园5万公顷 , 生产橡胶木锯材450万立方米 , 产值10亿元 , 节省天然林3万公顷 。 眼下 ,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 , 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 , 通过热改性技术炭化后的橡胶木 , 品质直逼号称“万木之王”的天然柚木 。
挤出最后一滴胶乳后 , 海南橡胶树跨界重生 , 品质不断迭代升级 , 正在缓解我国实木地板产业对进口木材的过度依赖 。
46年前 胶园更新倒逼橡胶木研发
木材环境学研究证明 , 木材天然独特的纹理、色泽、触感 , 使人产生温馨愉悦之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接待室铺着橡胶木地板 , 镜面般平滑 , 正是人们家装最喜欢的一种实木地面效果 。
橡胶所“橡胶木材与热带林木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李家宁是海南橡胶木研发课题组第三代掌门人 , 在他看来 , 橡胶木应用研究 , 是科研服务生产的成功实践 , 回忆历史 , 满纸艰难与奋进 。
海南这棵“知名树”的跨界重生文章插图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接待室内 , 铺着橡胶木地板 。 通讯员 田婉莹 摄
1973年 , 强台风袭击海南岛东部 , 琼海境内东太农场橡胶林损失惨重 。 而此时 , 因很多橡胶树已经度过产胶黄金期 , 橡胶树的产胶量下降 , 为了恢复生产 , 农场着手更新风残胶园 。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更新华南垦区风残和低产老胶园 。
橡胶树砍伐后极易蓝变 , 半年后长虫、发霉 , 迅速腐朽 。 它天然耐久性差 , 仅为一年左右 , 在海南一直被当作烧火柴 , 没啥身价 。 农场更新的大量橡胶树如何变成可用之材?这一难题首次摆在科研人员面前 。
1974年 ,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中国热科院前身)开始研究橡胶木 , 首发队形是清一色教授团队 , 有研究橡胶的、有研究白蚁的 , 可就是没有研究木材的 。 为了服务生产所需 , 老一辈科学家们组团开干 , 成立了“橡胶木材防腐与利用”课题组 。
课题组不久便与广州木材企业合作 , 用橡胶原木试制人造板、纸张、活性炭 。 研究表明 , “橡胶木材颜色淡雅 , 花纹美观 , 具有略重、略硬、强度中等、干缩小和切、削、锯、刨、钉容易 , 握钉力良好等物理力学性质和机械加工性能 , 适合用来作家具和门、窗、桷子板等用材 。 ”
这为我国橡胶木在家具和建筑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改造橡胶木 从可利用到重环保
当年 , 课题组刚成立 ,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 , 大家只能摸索着干 , 院领导提的要求也很简单:不长虫 , 不发霉 , 能用就行 。
第一代科研人员面临的首个难题 , 是橡胶木的防腐和干燥问题 , 这是实现加工利用的关键所在 。
一段时间后 , 硼酚合剂被研制出来 , 这是一种化学药剂 。 用它处理过的橡胶木 , 对抑制害虫、霉菌、蓝变菌和腐朽菌均有显著效果 。
经过处理的木材 , 先后在广州、海口家具企业试制家具 , 被制成办公桌、椅子、书柜、沙发、茶几、衣柜和床头柜等家具100多套 。 使用数年后测试 , 家具无虫蛀 , 无腐朽 , 完好无损 。
初试结束后 , 课题组在国家经费支持下 , 再接力中试五六年 。 中试成果鉴定认定:这套化学手段对橡胶木利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海南这棵“知名树”的跨界重生文章插图
20世纪80年代 , 橡胶木课题组位于儋州的中试基地现在仍在使用 。 通讯员 田婉莹 摄
与其说是橡胶树老化倒逼橡胶木的研究 , 不如说是生产企业对科研单位的倒逼 。 这项技术边试验边推广 , 企业迫不及待地抢技术 。 初试结束时已有7个农场在试用 , 中试尚未结束 , 试用的农场和地方企业有十多个 , 产品除了在本地出售外 , 还销往广州、深圳等地;未等中试完全结束 , 海南企业迫不及待要求课题组办培训班 。 第一期培训 , 共为当时的海南农垦局和云南农垦局的37个农场及科研所培训技术骨干38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