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678到120
【从5678到120】贾大成
从1983年来北京市红十字急救站 , 到1988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成立 , 再到2009年退休 , 我亲历了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全盛时期 。 现在回想 , 就像一本历史书 , 每一步的变化都历历在目 。
提起北京市最早的院前急救 , 应该从1949年说起 。 1949年1月解放军围城 , 10月建立新中国 。 在建国之前几个月 , 北京市各政府机构相继成立 , 包括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即后来的北京市卫生局) 。 当年有辆缴获的美国中型吉普车 , 车上涂个红十字 ,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辆急救车 。 那辆车上安了个很大的铜铃铛 , 因为没有警报器 , 开车时 , 大夫就坐在驾驶员旁边摇铃铛 。 当年摇铃铛的医生叫周立志 , 刚解放时 , 他20出头 , 是留用的国民党少尉军医 , 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院前急救医生 , 后来在北京市急救站工作过一辈子 , 是我的老前辈 。
1955年 , 北京市红十字急救站正式成立 ,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南池子 。 民国时期 , 这里是东华眼科医院;解放前夕 , 东华眼科医院的院长一家子全都跑了 , 于是北京市卫生局就坐落于此 , 这里也就成为北京市急救站的新址 , 一直用到1988年 , 共33年 。 那时候的急救车大部分是前苏联造的 , 比如华沙牌、胜利牌的小轿车 , 改装成救护车 。 急救站成立后 , 就得有急救电话 。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同仁堂药店的掌门人乐松生的胞妹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让给了北京市急救站 , 因为号码特别好记—— 5678;后来电话号码升级 , 成了5-5678;再后来又变为65255678 。 北京市民对这个急救号码非常熟悉 , 也很有感情 , 直到今天 , 尽管有了120 , 这个号码也没作废 , 依然在使用中 。
文章插图
1985年 , 贾大成(左)在北京市急救站工作 。
院前急救工作和医院不一样 ,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英美模式 , 把病人简单处理后马上送医院;另一种是德法模式 , 把抢救室搬到病人身边 。 北京市急救站、急救中心一直是后一种模式 。
记得我初到急救站时 , 装备十分简单 , 一辆急救车只有一名司机、一名大夫、一个诊箱、一个氧气袋 。 1985年 , 我跟急救科主任傅大庆提建议说:“咱们的装备不行 , 设备药品太少了 , 到病人家里也救不了人 。 ”傅主任就让我列了个单子 , 把心电图仪、除颤仪、呼吸机等都置办齐备了 , 差不多相当于把大医院的内科急诊室搬到了救护车上 。 当时四个组 , 每个组配一辆全套先进急救装备的救护车 , 四五十位医生分三班倒 。 全国各地来的进修大夫 , 也跟我们一起出车抢救病人 。 慢慢的 , 全国范围内的院前急救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 (连载⑥)▲
推荐阅读
- 最简血糖值记忆法345678、7111、9111
- 医生:年轻人突发心梗并不是特例,有5个前兆需警惕,牢记2个120可救命
- 最简血糖值记忆法“345678”、“7111”、“9111”
- 持续性胸痛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梗死!急救千万记住两个“120”
- 微波|脖子里长了“懒癌”,微波加热120℃以上端掉病灶
- 今年广东角膜捐献量已达1200片,约900名患者重见光明
- 高血压20年,肾衰竭来的猝不及防,半年的努力治疗,肌酐120
- 今年广东角膜捐献量超1200片,逾5成患者仍在等待
- 1200万支流感疫苗在你面前,有3种选择,陶医生告诉你怎么选
- 牢记“120”口诀,判断卒中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