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东坡先生有云“此心安处是吾乡”,此乃箴言,心若安,则为家,心不安,则飘摇。无独有偶,钱穆,钱老先生在他的《人生十问》中亦云:无论如何,我们的心,总该有个安放处。而我们现代人的不幸,则是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钱老曰:“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这是人生问题中最基本的两大问题。前一问题为人兽所共,后一问题乃人类所独。”?对于现代人而言,温饱、果腹早已不再是问题,而如何保养身体,大部分人其实都会注意。
气温增减的时候知道添减衣物,头疼脑热的时候知道寻医问药、打算延年益寿的时候知道勤加锻炼,对于身体的保养,数以万年来,人类和兽类一样都不曾停歇。而对于人类所独有的,对“心”之安放的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从未停歇,只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心之所驻、心之所往都有不同而已。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无法安放的内心
以古人为例,凡不满足仅是身体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之人,其心就会如钱老文中所描述一样游离在外,一逛就逛进了“神之国”和“物之邦”,因而才有了人类文化的萌芽、科学的萌芽和各种意识形态的萌芽。
“心的智慧”在精神之国度“遇见了它自己所喜悦、获得了它自己之满足”。那些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科学成就甚至杀人武器都乃是人类心之所思而造就的。“心”之重要不亚于“身体”的重要程度,那么我们这颗心到底要安放至何处呢?
达摩祖师
是如何解答心之安放的呢?达摩指导前来求解的慧可,将心拿出来后,由他代为安放。
用心来觅心之举刚好证实了禅宗的“无心”的主张,然而我们的心确实存在,因而此举实为谬论。
因此,禅宗的主张并没有盛行下去,人们对于心最终安于何处的疑问也仍在继续。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继禅宗之后的道学又提倡将心安在我们人的“腔子”---也就是我们人的身体里。人之腔,即人的这个躯壳,其实充其量就是承载心的容器,而此“心”也并非我们躯壳内跳动的的那个重要器官,而是我们的思想、灵魂、我们之精气神。
当身之躯壳已被满足之时,我们的“心”定会游离于身体之外,去追寻它的快乐,这样意识形态的“心”注定无法被物质形态的躯壳所束缚,因此心仍无归处,仍需要寻找。
对于心的安置之所,又有人去探究宗教或者是科学这两种大行径庭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发泄感情、寄情与希望于某位至高之神的宗教,还是以启蒙理智、追求严谨与根源的科学为始,去追求物的世界为终,都对于人类之心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然而,人类的历史证明,当将心安于这两者过深,都会有其弊端。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中世界的西方,心归于宗教太过,而脱离了人之根本,使得出现了一段至暗时期,宗教之心被那些心怀叵测的所谓宗教徒所利用,人心被欲望所吞噬而魂归无处。然而当心归于物之世界,也同样会出现科学文明之黑暗时期,心最终也会因被其统治而迷失。
由此可知,无论是神或是物,都不是心得以安放的最佳之处。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心之所归为何?
不幸|钱穆现代人的不幸,源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钱老在其文最后建议我们如孔孟一般,将心安放于“仁”和“道”之内,唯此,心才得以安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