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第一集导演:李华俊
《藏着的武林》第一集在内容上,成为播出时的这个面貌,我的内心其实经历过一个无比痛苦的舍弃或者说放弃的过程。放弃什么?求全什么?这也是我和总导演在后期制作中,矛盾最大的地方。这个矛盾甚至一度激化,哪怕我们之间有着多年共同创作的基础。好在,总导演足够包容。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但是,近期持续发酵的关于传统武术的许多事件,让我开始理解并接受总导演的选择。当下,大众关于中国武术的认知,太缺乏常识了!为了让这样的常识能够回归,我们放弃纪录片对人物故事的追求,是眼下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吧。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武”,杀伐之术也,片面地强调“止戈”的“德”,而忽略“德”的前提是具备杀伐的能力,这是缺乏常识的。“武艺”,是中国人在冷兵器时代的军旅中磨砺出的杀敌之技,它要求军士,能够在战阵中,以最短的时间见生死,而不只是分胜负,因此它不可能像武侠小说里描写得那么玄妙莫测,也不可能像评书里演义得那么复杂,动辄大战三百回合,这是武学历史的常识。而我,也曾是缺乏这种常识的大众之一。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常识,并不高深;但常识,又常常缺席。因为缺乏读史的耐心,因为缺少理性的精神,因为武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后面目全非,却又关系着太多江湖人的利益,而被刻意掩盖了真相。而这,正是本片,尤其是第一集,希望向大众传递的主题。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总导演和我最初的构想,依然是用丰满而深刻的人物故事,来让大众感受到进而认知到武艺的常识,并没有想让这一集成为对常识的说理。但粗剪完成后才发现,常识的深入人心,是如此之难。不尽最大可能地说清楚常识,常识就失去了应有的力量。而要在50分钟里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人物故事为常识的表达让路。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于是,弓箭的内容里,与弓箭制作工艺相关的人物——高翔的故事,被全部删掉;大枪的内容里,石建义以偏瘫的身体,对徒手拳术的展示,被大量删减;苗刀的内容里,战刀的详细打造过程,被删减到只剩下形式;中国跤的内容里,姚红刚如何通过摔跤由一个普通的武术习练者登上MMA擂台的过程,被大量压缩。惟愿,对纪录片故事性的牺牲与放弃,能真的让常识回归。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希望这些遗憾,在不久的将来,能因为不再需要普及常识而得以精彩地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就如同那把锋利的战刀,不再需要躲躲藏藏,可以让我们正大光明地追求武术的技击本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面对恐惧与生死,从而造就勇猛无惧的品格;因为追求技击,并不意味着选择暴力,而是让我们拥有进退自如的能力。
 回归|从展现人物故事,到回归武术常识
文章插图
我依然坚信,任何时代,每个中国男人的心里,都要有一把刀。唯有如此,才能在我们这个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敢于舍身忘死,让利刃划破长空。我们需要武艺的技能,我们更需要武艺的精神。用顾炎武的话说,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后来被梁启超表达为我们更熟悉的句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