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太师府有位武状元,来头不小,蛮唬人的,但是这个武装就是一个看家护院的保镖。一般来说,一旦考中考中状元不应该大富大贵才对吗?那么,他因何沦落如此呢?还有,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文章插图
在历史上,虽然说一旦考中武状元,绝不会像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那样沦落成一名看家护院的保镖,但是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历史上武状元的尴尬地位。实际上,历史上的武状元不是废柴就是蠢货。你不信,看了下面的内容就知道一二了。
像小学生一样要默写100多字的课文,像举重运动员一样练习举重,这些竟然都是我国古代武状元的必考科目。武举考试看似公平,其实跟贫民没有一毛线关系,是有钱人的一场游戏,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将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模式下,选出的人才不是有勇有谋,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废柴。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文章插图
公元702年,女皇武则天开创了武举制,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军官。当时,武举考试主要就是骑马射箭、使枪、举重等等这些跟现在的奥运会有一拼。这些考试科目看似没有问题,但其实在这样的考试中,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因为一般人连马都买不起,谈何参加武举考试呢?所以是唐朝选出的都是一些个人武力比较高的士族子弟,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兵法。
到了宋朝,为了解决武举出身没有文化的问题,在武举考试中出现了策论,也就是写一篇关于兵法的论文。只有通过了策论考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试,而且宋朝大大降低了武举考试中武力的部分。在这种畸形的情况下,让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反倒可以在武举中脱颖而出。成为只会纸上谈兵,不能上阵杀敌的弱鸡。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文章插图
明朝以及清朝初年,武举模式没有什么变化,知道清朝的嘉庆年间,嘉庆皇帝考虑到武艺厉害的考策论多不及格,策论成绩突出的,武功又不行。于是,策论考试就变成了默写一段兵书,通常只需要100字左右就可以了。这样武举选出的人又成了只会舞刀弄枪的匹夫。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文章插图
从唐朝武则天开启武举到清朝光绪皇帝废除武举,武举制在我国一共延续了近1200年,这期间一共举行了300多次武举,但是我们熟知的名将岳飞、戚继光等等都不是武举出身。这是因为要想成为名将,个人武艺熟读兵法只是最基本的,实战才是检验将领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名将的名气都是在实战中,一次又一次地打出来的,而不是靠考试考出来的。
 历史|历史上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不是废柴就是蠢货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在古代这样的武举考试模式下选出的武状元并不厉害,而且大部分不是废柴就是蠢货。各位,你们认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