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中的这则名言贯穿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中世纪”,将古代的选官制度展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插图
明朝时期,读书人需先考童生,考中之后再考秀才,然后才是举人。不过,虽然有不少举人能跻身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考中举人就能当官。严格来说,举人只是替补,在吏部登记后熬日子,直到把前任熬退休或熬死才有资格补缺,这还得建立在没人顶替的前提下。想要获得铁饭碗,最牢靠的办法是当上举人之后考进士。如果高中进士,那便是贡生,也就是“天子门生”。所有贡生,都会在金銮殿上迎接最后的考验——殿试。能混到这一步的,基本上已半只脚迈入达官显贵之流了。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将来这三位八成会成为朝中栋梁,前途无可限量。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亦可被皇帝调到地方担任要职。这些进士官,比等着填空补漏的举人官高贵得多。最末流的三甲进士,来到地方也能被封个县太爷当当。
文章插图
那么,古代的县太爷能领到多少工资呢?还需具体年代具体分析。唐贞观年间,一斗米的价格约在五文钱左右,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文钱。以现在的购买力来折算,当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元人民币。到了开元年间,银钱的购买力下降,十文钱才能买到一斗米,当时的一两银子仅相当于两千元人民币。唐代的七品、八品、九品官,平均年薪在二十两左右。不过,这只是年俸,还有禄米及一些补助。宋朝时期的银子产量较低,所以官方打造了铜钱、铁钱及锡钱。当时一两银子能换两千个铜钱。仍以购买力来折算,北宋时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九百元,南宋时期则相当于一千八百元(到了明代,银子的购买力大打折扣,当时的一两白银仅折人民币六百元)。宋朝时期的宰相,每个月能领到三百贯钱,大概相当于九万元人民币。
文章插图
相比之下,宋代县令的月薪就比较少了,仅有十五贯,约合四千五百人民币。不过,与唐朝时期的薪资标准一样,除了这笔“固定工资”之外,宋代的县令还能拿到不少补助金,如职钱,禄栗,厨料,增给,公用钱,职田等,这笔钱远高于固定工资。况且,宋代贪腐现象比较严重,连朝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县令能捞取的油水自然不少。到了清朝中后期,外国人发现银子这玩意在中国相当值钱,所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导致银价呈直线下滑。平均算下来,清朝时期的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二百元。当时一个小县城的县官能领到的年薪是四十五两银子,此外还有二十担米。如果将米一并折合成银子,那么清朝县官的年薪应该在六十两左右,折算下来月薪为五两。
文章插图
说起来有点少,难道清代的县官只能拿到一千人民币的月薪吗?非也,清代施行“养廉银”政策。所谓“养廉银”,言外之意就是每年朝廷的监察部门都会对地方官进行考核,如果地方官没有贪腐情况的话,这笔钱便会如数打到县官的账上。一般来说七品县官每年能拿到两千两银子的养廉银,这笔钱足足超出年俸几十倍。那么,清代的“高薪养廉”政策是否取得了成效呢?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民谚上来看,地方官对“高薪养廉”并不感冒。就算朝廷不发放这笔钱,他们亦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银钱。要知道,地方官往往负责地方财政、税收、司法、府库、征兵等,每个项目中都存在大量漏洞。再不济,像《让子弹飞》里的“惯例”一样,和豪绅富户联起手来刮老百姓,同样能获得比死工资多十倍多百倍的收益。更何况,即便县太爷吃拿卡要,亦可通过贿赂监察官换一张清白的从政履历,这笔养廉银照拿不误。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