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留言。如果不是有缘,又怎会在这里相遇,如果不看下去,又怎会知道有没有故事在等你。陈 亮第256期为说明宣州窑器型的多样性,选取一拍鼓一瓷豆一粉盒。图十九:唐代宣州窑酱釉拍鼓,釉呈暗红色,为合肥藏家藏品,尺寸不详。器型中规中矩,制作讲究,作为乐器,档次与路份自然不低。笔者在几个场合均还发现有此类黑釉拍鼓残件标本,说明拍鼓在宣州中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唐代宣州窑青瓷豆,高15公分,口径13公分,底径8公分,豆敛口,圆腹,平底高足,器身施青釉,底足与器内无釉,造型端庄古朴,具山岗窑址产品特征。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一:唐代宣州窑青釉粉盒,高4公分,盒径8公分,外青釉,盒内与底无釉,目前已发现的宣州窑粉盒类器型存世量很少。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最后想选取5件瓷塑标本重点探讨一番。图二十二:唐代宣州窑青釉狮枕标本,残高10公分,长18公分,宽7.9公分,青釉,紫红胎。此类宣州窑唐代狮枕已发现的数量比较多,青釉、黑釉、酱釉均有,还发现过双狮枕。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其威武凶猛、优美健壮的体态令人敬畏,继而被崇拜。史籍描述称,狮子体魄雄壮,吼声如雷,威震百兽,为动物之长。日行五百里,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吼则群兽避易,马皆溺血。虽死而虎豹不敢食其肉,蚊蝇不敢附其身。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三:唐代宣州窑青釉狮标本,残长15公分,紫红胎,青釉,作怒吼状。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四:唐代宣州窑黑釉狮,高公19公分,狮子头部塑三排鬈毛疙瘩,共18 鬈,最上排短,最下一排鬈毛长。据说狮子头部鬈毛疙瘩的雕塑很有规矩,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石狮的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门前摆放石狮即为僭越,必当问罪。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五:唐代宣州窑褐釉狮头标本,长18公分,高7.5公分,宽16公分,酱褐釉,乌黑胎。从残存的头部标本看,狮塑器物应该很大,浓眉环眼,神态自若,形态又与虎类同。《瀛涯胜览》一书写道:“狮子形如虎,黑黄无斑,头大口阔,尾尖毛多,黑长如缨,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图二十六:唐代宣州窑黑釉龙首标本,长30公分,高11公分,宽20公分,紫红缸胎,黑釉,黑釉釉面有蓝色火焰般窑变,龙首塑在一器物的收腰部位,与图二十四所示的唐代宣州窑黑釉狮同属建筑构件。
 河底|河底深探“宣州窑”(下)
文章插图
传统建筑中的屋顶有各种造型、大都飞檐翼角、重要的建筑垂脊上还装有仙人走兽,神兽的顺序是(由下往上):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哜吻。中间的五个叫神兽。“仙人”、“神兽”装饰在殿顶的垂脊上,此法起源很早,从汉墓出土文物及唐代的敦煌壁画,均可看到类似情形。其中龙、凤象征着和谐祥瑞。天马、海马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把这些神兽依次排列在垂脊上象征着吉祥安定,消灾灭祸,还含有产持正义、翦除邪恶之意。 “神兽”最多的是十个,它们的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吼)、行什(猴)。由于在佛教里,奇数表示清白,所以在脊上装饰的神兽也可以少于十个,一般是奇数。仙人走兽的房顶装饰,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由宣州窑能大量烧制高等级的建筑构件来看,窑工的艺术造诣自然不容小觑。以上瓷塑中,无论是作为瓷枕的狮,还是作为建筑构件的狮龙,都张口形象,姿态熊健、气势雄伟。既形神兼备,又浑厚古朴,艺术造诣颇高。笔者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将宣州窑的狮塑件与同时代的长沙窑狮塑件进行对比,发现宣州窑都是张口狮,而长沙窑都是呡嘴狮。《狮赋》云:“(狮子)钩爪锯齿,弭耳宛足,瞋目雷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张口才能发声,发声才有雷响,吼狮在塑造难度上比呡嘴狮大很多,寓意也高很多。佛典记载,狮子是镇兽之王,驱邪之灵,狮子的吼声能够震撼天地,扫荡邪恶,具有无比的威力。因此,佛教中譬喻佛说法为“狮子吼”,无坚不摧,震慑人心,具有不可思议之威力,能降服一切邪魔外道,足以使外道归化、恶魔畏惧。诚如《普曜经论降神品》所说:“譬如狮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狮子吼,降伏外异学。”如此说来,就狮塑烧造工艺比较,宣州窑要高出长沙窑一筹。结语:1.从本次开卡河底获得的标本来看,我们能发现一个重要信息,宣州窑的烧造年代将提早到唐代中至早期。2. 宣州窑的产品与先民们生产生活日用密切相关,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冥器、建筑构件等应有尽有。3.宣州窑宋、元明时期仍在继续烧造,只是名气与规模比较小而已。4.就狮塑烧造工艺比较,宣州窑要高出长沙窑一筹。5.唐代宣州窑已经掌握了人为控制还原焰技术,生成想要得到的红斑彩。从图三的这件红斑彩注子来看,窃以为叫“唐钧”更贴切些。6.造型工艺很大程度上是由胎质原料性能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裸露窑址表面的大量普品和粗品而忽略了精品器物的存在,结合本次河底的新挖掘,精品的精美程度远超想象。宣州窑有自己的特色,在当时并不输给同时代的越窑和长沙等窑口,切不可看轻宣州窑的烧造工艺水平,不能低估宣州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7. 宣州窑精美的狮塑件说明,每个成熟的窑口,历经几百上千年的积淀.都会有自己精彩的作品。可以说任何一个窑口都是在模仿和学习其他窑口的过程中最终获得了自家的特征和立足点。大唐盛世在瓷器烧造上同样呈现盛世繁荣的局面,各大州窑场竞争, 互补, 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官用器和民用器都表现出各自无法被对方取代的美学特征。宣州窑“官不官”其实不那么重要,官窑情结是我们这个时代“媚权、奴性、穷人暴富”心态在艺术品欣赏上的体现。宣州窑作为本地古代先人们创造的艺术品,到底有哪些审美特质?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赤子之心来欣赏?如何科学研究尘封久远的窑址,还原真正的历史?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窑口与器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现在做的还很少,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书目:1.《中国陶瓷史》;2.《宁国府志》《宣城县志》;3.《大明会典》;4.《瀛涯胜览》;5.《普曜经》等。(作者系宣州区农委纪检书记,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制作:童达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