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

以前一直有一种说法“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做人要学杜月笙”。
流毒很深,却也有一定的道理,曾国藩的确擅长做官,胡雪岩在经商方面也有造诣,而杜月笙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很多技巧。
但是社会在发展,有些东西其实并不是好的,比如曾国藩做官讲权谋,而胡雪岩干的是官商勾结的买卖,杜月笙则是实实在在的黑社会。
如果一味的学这些东西,其实是丧失自我的表现,人这一辈子还是为自己活的,取悦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好的东西,而不是那种权谋诡诈。
 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
文章插图
以曾国藩来说,很多人说要学习曾国藩急流勇退,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懂得急流勇退,果断解散了十几万的湘军,能够分清时势的发展,人站在巅峰时刻能够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确是好事,但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几个人能够站到巅峰,有机会急流勇退?
一辈子浑浑噩噩,坐高铁没坐过一等座,坐飞机没坐过商务舱,住酒店没住过五星级(其实,能坐火车的情况下不坐高铁,有快捷酒店住就已经很割肉了)。然后你让我们去学急流勇退?开什么玩笑,我们要学的是激流勇进!
我认为曾国藩最值得人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奋发图强,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越挫越勇!
 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
文章插图
很多人可能认为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应该是学术水平很高的一个人,其实不然,曾国藩压根就是一个天资不高的笨孩子,完全是靠着自己拼命学习,硬闯出来了一条路。
曾国藩家族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曾国藩成名后,更是追溯到五六百年前,然而翻开族谱,却没有一个人考中秀才,如果说有,那就是他爹曾麟书。
曾国藩的爷爷年少时受过别人刺激,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走上科举仕途,光耀门楣,奈何家族没有读书的血统,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作为曾家的希望,从十几岁一直考到四十三岁,连续考了十七次才中了个秀才,也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
文章插图
曾国藩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十四岁就开始科考,相比于其父亲,曾国藩的秀才之路还算顺畅一些,毕竟在第七次科举的时候考上了秀才。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其实,曾国藩的科考之路也极为曲折,因为他是和他爹一块去考的,而他爹作为考场“老熟人”参加科考的时候总是被人指指点点,尤其是考不上的父亲还带着儿子一块去科考,父子同场,实在是丢人。
在曾国藩的第六次科考,也就是其父亲的第十七次科考,他的父亲终于考上了秀才,对于曾家人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对于曾国藩来说,却是人生的一次低谷。
原来这次科考过后,曾国藩的名字被学台当作反面教材,“悬牌批责,文理欠通”。
古代科举评定文章不是靠打分,而是评定等级,一共六等,最末等的是文理不通,我们现在骂别人文章写的不好,就说他文章文理不通,再次一点的就是文理欠通。
古代读书人最注重面子,能被当反面教材,公布出来,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零分作文,丢人丢到了湖南全省,很明显,曾国藩的文章应该是在劝退之列。
为什么曾国藩十四岁就参加科考,到第六次科考时,还会被悬牌批责呢?
其实就是曾国藩实在是太笨了,在曾国藩成名后,湖南当地盛行关于曾国藩读书时的段子,据说有一次一个小偷到曾国藩家里偷东西,恰逢曾国藩在背《岳阳楼记》,原来曾国藩当时要求自己,每天晚上背下一则文章才能够睡觉,小偷不知道,想要等到曾国藩去睡的时候再去偷。
结果小偷在房梁上等了半宿,睡了两觉醒了发现曾国藩还在那背“庆历四年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