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二 )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 赵孟頫自画像
赵孟頫—— 诗书画集大成的第一人
“诗书画三绝” 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 与《水村图》 ,可以说是“文人画” 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痕。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小楷行书,写不能忘怀的心事。“诗” “书” “画” 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绘画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画中的坡石正是运用“飞白” 皴擦;枯木则笔笔中锋,为古篆笔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之后元明清的美学发展,绘画、 文学、 书法三者已经无法分割。画家不可能没有诗文底蕴,文学的追求从主题喻意,到诗文题字内容,都不是传统只讲求技术的画匠所能应付的。在文人画美学主导下,“匠气” 反而成为最低劣的品质,成为文人嘲笑的对象。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竹石图轴绢本113x44.7
书法对文人而言,是从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横平” 、 “竖直” 、 “点” 、 “捺” 、“撇” 、 “磔” ,是书法线条,也是绘画元素。“书画同源” 又再一次被赋予新的结合意义。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枯木竹石图轴绢本108.2x48.8北京故宫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 ,常常在画上题诗——
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 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疏林秀石图76x40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 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二羊图纸本25.2x48.4弗利尔美术馆藏
书画不分家的情况下,赵孟頫究竟应该归属于绘画来讨论,还是归属于书法,变成有趣的课题。
以作品来看,赵孟頫的书法量多而质精,书风一直影响到元明诸家,在董其昌身上做了总结。到清代金石派兴起,传承了几百年的赵孟頫帖学风格才受到批判与怀疑。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红衣西域僧图卷画芯 绢+纸本168.2x31
赵氏美学的一种遗憾
赵字把魏晋文人——特别是王羲之,特别是唐摹本兰亭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赵孟頫临的《兰亭》 (藏北京故宫)笔画工整妍媚,已经把魏晋文人不刻意求工的潇洒变成一种形式美。
赵孟頫在书法上用功极勤,不断从类似《兰亭》 的古帖中锻炼笔法,练就一种线条上惊人的准确。“准确” 、 “形式美” 为赵孟頫赢得了书史上不朽的地位,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正是这种对“准确” 、 “形式美” 过度的在意,常常使人在阅读赵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仿佛反而怀念起颜真卿《祭侄文稿》 ,或苏轼“寒食帖” ,那些草稿中的率性、 脱漏,甚至涂抹修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