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闻名于世,受到各国建筑师、艺术家的高度赞赏。但是中国的建筑就像它的历史一样,呈现非连续性,明清时期很难搞懂宋代建筑。到了近代,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成功破译了宋代建筑天书《营造法式》,为此获得世界赞誉,专门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文章插图
大约在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解决住的问题,根据文献记载,南方的祖先因为生活地方潮湿,林木比较多,树上比较干燥,而且为了防止猛兽虫蛇的侵扰,大都居住在树上。随后逐渐从树上下到地面,现在南方还存在很多干栏式建筑,都是从巢居发展而来的。
文章插图
落到地面居住之后,人们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洞,挖掘洞穴,只要对山洞稍加修改,成为居所。在北京周口店、山西垣曲、广东韶关、湖北长阳、广西柳江等地,都发现了公元前几万年,几十万年前穴居的山洞,其中北京房山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距今有50多万年的历史。到了原始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原始的自然山洞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了,人们开始在黄土地带挖掘各类洞穴居住。后来发展到,一半的房屋在地下,一半的住房在地上的最原始的房梁式建筑。
文章插图
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建筑规模的不但扩大,建筑技术也不断提高,建筑类型也逐渐增多,出现了很多公共的大房子。此时社会有了财富剩余,少数人逐渐占有了大量财富,这些大房子也逐渐向统治者和宫殿楼台演变。奴隶主们集中社会财富,刀、斧、锯、凿建造自己的城垣、宫殿、坛庙等。同时奴隶主还集中大批的工匠,专门从事建筑的工作,使我们的建筑技术与艺术得到迅速的提高。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出现土木工程之祖师爷鲁班,据说他能够做一只木鸢飞上天空三天三夜才落回地面。随着冶金禁书的提高,人们造出了坚硬锋利的木匠工具。还有规、矩、水平、罗盘等仪器的应用,为建筑的精密勘测、施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插图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型的砖瓦结构建筑,在建筑物中还使用了铜镏,玉等装饰物,并且绘上了彩画,建筑空前华丽。在《考工记》中详细记载了王都规划的模式,这也影响了中国上千年古代城市规划格局。宫殿作为王城的核心区域,是都城当中最为华丽的建筑。
文章插图
从公元5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几个封建王朝,他们把大量财富建造他们的都城、宫殿、园林等皇家工程上。而此时民间那些贵族以及富绅大贾,也筹集资金修建了大量宅邸,寺院等,这些建筑是历代人民聪明智慧,以及科技文明的结晶。比如坛庙建筑中的文庙,宗教的塔寺,这些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特殊布局形式,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与价值。这些工匠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不同的结构方法需求,以及艺术审美要求等。
文章插图
而且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地变化,古时候的砖瓦技术,可能要超过今日,比如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区出土的条砖和陶俑现在复制难度都比较大。从汉代即已发展起来的砖砌拱券和叠涩结构,经三国、南北朝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砌筑技术技术的发展,木制拱券式结构却逐渐被石造建筑所取代。这些木制拱券式结构创造出以“材、栔”、“斗口”为标准的木结构“模数”,为材料的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曾经出现了许多建筑理论、技术的专书,其中重要的三部是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北宋李明仲编、崇宁二年(1103)颁布的《营造法式》和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推荐阅读
- 他与鸿钧女娲出自同一师门,然而却无人问津,自称散仙游荡世间!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NEOGEO视觉史》一本值得收藏的回忆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标价2万的翡翠原石无人问津,识货行家却一眼相中,大涨特涨
- 纣王麾下猛将,力诛西岐先锋,千年后还成为门神,姓名无人不知!
- 水浒传中,宋江让位三次,无人敢接,此人敢接,宋江却不敢让给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宋江被毒死时,他的三个兄弟手握重兵,为何无人为宋江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