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孔德立:儒学是君子之学


 君子|?孔德立:儒学是君子之学
文章插图
01
君子|?孔德立:儒学是君子之学】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来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一个有仁爱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懂规矩,有教养,敬他人,待人接物做到“温、良、恭、俭、让“,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仁爱是君子之爱。
要做仁者,须先尽孝道。人们常说“孝敬”,没有“敬”则不能称“孝”,“敬”是“孝”的实质。有人认为,只满足父母的衣食需求,就是尽孝。孔子批评说,如果对父母没有敬,只有物质供养,这就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古代天子以孝治天下,做天下孝道的表率,倡导全天下的孝悌风尚,抓住了仁政的根本问题。
夫妇作为人类繁衍的基本人伦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儒家对夫妇关系格外看重。《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的起点是夫妇,不仅是说夫妇是人类繁衍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夫妇和谐是家庭稳定的基石。儒家对于夫妇的结合与离异特别看重,原因就在于一旦夫妇的一方,只凭自己的感情或者利益出发,没有包容、谦让与责任,婚姻关系就不稳固,社会道德、风俗与秩序也会出问题。
夫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引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首要责任。“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好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密码。晚清怪杰辜鸿铭对古代的夫妇伦理大加赞赏。他说,如果把夫妇之间的互敬互爱之情延伸至其他伦理,推己及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特别注重夫妇伦理之间的责任,甚至责任比爱还重要。夫妇之间互相没有了责任,也就没有了爱。传统文化中均有相应的制度来巩固社会风俗,以维系仁的核心价值。儒家文化里的婚姻从来不只是男女二人的结合。在夫妇的背后,还有两个族群的结合。所以,婚姻合两姓之好。婚姻关系的破裂,也是两个族群关系的破裂。所以维系夫妇关系,是家庭稳定、族群友好、社会和谐的基石。
 君子|?孔德立:儒学是君子之学
文章插图
02
孔子没有明说人性是善的,但是仁爱之人,必定是善的,否则,何谈仁爱?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说人天生是善的,是说人都有善的萌芽(善端),后天把善的萌芽培育起来,使之生长、壮大,“仁、义、礼、智”四德根于心,人就是一个道德的人、文化的人。如果人做了坏事,就是他的善端没有生长起来。“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仁爱与行善是天下最尊贵的爵位,人们先修身得以天爵,从而当上公卿大夫,获得人爵。但是有人得了人爵,就把仁爱的天爵给丢了。岂不是舍本逐末?
孔子的仁学与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对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影响,《三字经》的前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分别是孟子与孔子的,但是从其教化程序与价值来说,仁学的意义首先体现在社会精英身上,而非普通百姓。比如仁政,其内涵就是仁君在位,以仁爱之心推己及人,施于百姓。如果一个国君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毫无怵惕恻隐之心,仍然享受着自己的富足生活,这样的国君就不是仁君。善性与仁政是一种责任,一种精英的担当。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个基本道理,社会就会出问题。
以仁学为中心,孔子、孟子等儒家阐发了做人、为政、交友、天命、经济、生态等多领域的德目,其中一以贯之着“仁”的精神。儒家的思维方式是反求诸己,出了问题先从自身上查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埋怨他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