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论】网游适龄提示,织牢织密保护之网


未成年人|【社论】网游适龄提示,织牢织密保护之网
文章图片
部分青少年沉溺网游的问题 , 一直牵动社会人心 , 相关部门的治理也从未止步 。
12月16日 , 《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试行稿在广州发布 。 今后 , 中国网络游戏将打上统一标识 , 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前将能在游戏页面等醒目位置看到适龄提示标识 。 标识划定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标准 , 分别为绿色的8+、蓝色的12+、黄色的16+ 。
《网游适龄提示》是继实名注册制、严控游戏时长、青少年模式、禁止未成年人打赏等制度之后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 值得点赞 。
以玩家年龄为依据 , 分别匹配适合玩的网游 , 丰富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的方式和手段 。 对于孩子来说 , 自己适合玩什么网游“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有利于降低受不良信息影响的风险 , 玩得更安全 。 对家长来说 , 可以更明晰地评估一款网游适不适合孩子 , 管得更放心 。
“心情复杂”的 , 当属游戏企业 。 适龄提示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场景 , 都与游戏企业直接相关 。 标识必须足够醒目 , 让玩家看得着、看得懂 , 对游戏企业是硬性要求 , 对那些靠打擦边球等手段吸引玩家的网游企业、网游产品 , 更是一种敲打 。
但从长远来看 , 这种“束缚”是必须的 , 因为保护未成年人是包括游戏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的规范 , 也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 , 一群人方能走得更远” , 在未成年人保护生态共建中 , 游戏厂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当然 , 明晰提示标识只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的一个环节 , 实名制、身份认证、时长限制等防沉迷措施 , 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 。 对部分“熊孩子”用父母的手机、账号登陆游戏等新问题、新情况 , 也应该拿出新的解决办法 。 据报道 , 有游戏厂商已经推出“游戏充值人脸语音双重提示”措施 , 以针对性解决“熊孩子”高额充值、打赏等现象 。
在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已经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当下 , 对孩子玩游戏 , 简单地“堵”不是办法 , 防治结合、细严并举 , 才能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之网 。
【未成年人|【社论】网游适龄提示,织牢织密保护之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