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如果你看过《手机》《我叫刘跃进》,应该知道刘震云这个作家。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新写实”的浪潮,刘震云就是领跑者之一。
 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文章插图
读刘震云的小说,你会觉得他的文字太过朴实,似乎出自一个刚学会写字的农民之手,但事实上,刘震云是科班出身,这是藏巧于拙的手法。刘震云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延津县,作为当地的文科高考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进入《农民日报》工作,同年开始小说创作,1987年起连续发表《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迅速引起文坛侧目。
 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文章插图
刘震云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或者说,自从他离开家乡就已经脱离了乡土气息,然而他的作品却始终关注小人物或底层百姓的生存境遇。我觉得刘震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洞察力,尤其长于捕捉人情世故,他刻画的每个情节,你都不会陌生,总觉得就是自己的身边人和身边事,他也正是运用自己的这项特长,以冷眼旁观的笔调,写出了日常生活的吊诡之处,反讽生活中的不合理之处。刘震云不是小人物,但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存,他的灵感和目光全部来自现实,比如他在构思《我叫刘跃进》时,就是以自己的表哥为原型的,他曾亲口说:“我一个表哥就叫刘跃进,曾在北京的一个建筑工地当过厨子,他忠厚坦诚,又非常幽默。我直接把他的事情写下来就成了小说。”
 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文章插图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乏味、无聊,甚至俗气的,但刘震云就喜欢描述这种状态,毕竟生活在其中与站在不相干的地方远观大为不同,作家能用小说向读者展示不一样的世界。刘震云用冷静、朴实无华、近乎无情的态度,描写了小人物生存的可悲处境,满篇都是精神上的失落,还有对未来的绝望,那么,这就完了吗?如果仅仅是描述生活的状态,其实不需要文字,一张照片,一部电影足以,文字的魅力,靠的是悲天悯人的态度。刘震云笔下的小人物,弱小、窝囊、不受关注,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安分守己,犹如蝼蚁,被安排、被控制,限于身份,即便张着嘴,却无法畅快地说话。
 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文章插图
比如《单位》这篇小说,没读几句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只能赞叹: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刘震云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单位》一开篇,讲得是“五一劳动节”单位分梨的故事,这里的情节设计,已经暗喻了整篇小说就是关于单位里的利益分配,以及利益分配不均所发生的戏谑故事。故事主要发生在某个科室里:口蜜腹剑的老张高升一步,表面上仍旧谦虚儒雅,心里却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与老张一同进单位的老孙,惦记着老张离开后留下的位置,想要往上爬,却又没有帮手,只能求助于木讷又自私的老何。老何职级低、待遇也低,自卑又爱面子,被老孙以副主任的职位诱惑,不断为其服务,但他始终无法摆脱窝囊的形象。
 小人物|刘震云: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写不出《单位》这样的小说
文章插图
女小彭不求上进,无欲则刚,谁的面子都不给,谁也都不敢惹她。女老乔,典型的中老年妇女,想获得尊重,又心胸狭窄,还有个喜欢翻人抽屉的毛病。小林,毕业四年的大学生,一开始玩世不恭,后来被苦难的生活不断教育,逐步意识到生活质量与单位职级挂钩,于是开始向组织靠拢,想扮演一个有眼力劲又勤劳的好同志。整部小说没有惊天动地的意外,只有生活中各种琐碎的日常小事的描写:分梨、升职、聚餐、打水、扫地、斗气、入党、分房、搬家……等等,都是反映“单位生活”的白描叙事。从《单位》中我们能看到,在分配资源的情境中,人性的各种弱点被暴露的淋漓尽致,同时,由于单位内部严肃的上下权力机制,每个人都无法获得自由和快乐,犹如网中之鱼,笼中之鸟。生活工作在“单位”中的人,面对周遭的巨大压力,不由自主地落入了曾经不屑一顾的轨道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