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叶小鸾、金圣叹与《红楼梦》:金圣叹对曹雪芹的影响( 三 )


叶小鸾的形象对《红楼梦》的影响
我们先看《午梦堂集》所显示的叶小鸾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概括为三点:美丽,智慧,薄命。
第一,美丽。叶小鸾从小光彩耀目,当时是众口称羡。她母亲沈宜修说她“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又说:她“风神韵致,亭亭无比”“笑笑生芳,步步移妍”。
第二,智慧。叶小鸾从小聪明灵慧,才气十足。四岁就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十岁,正值初寒,她母亲说:“桂寒清露湿。”她就应了下句:“枫冷乱红凋。”十四岁,能弈。十六岁,有族姑善琴,略为指教,即通数调,清泠可听。家有画卷,即能摹写。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一炉香相对终日。
第三,命运悲惨。叶小鸾年十七而夭折,而且是在婚前五日以小病而逝。叶绍袁在祭文中说“红颜薄命,至汝而爽”。
一位少女,在她一个人身上,如果美到极致,又聪明极致,同时命运又悲惨极致,这是少见的,或者说是极少见的,而叶小鸾就是这样一个形象,用她父亲叶绍袁在“祭文”中说的话:“古今名媛闺淑,列于记载多矣,未有如汝美而慧,慧而多才,多才而朗识,备幽闲静贞之懿。”“无美不具,无惨不盈,天地暗然,云烟悽愁,曀雨朝零,西风夜哭。”[4]
这样一位少女的形象,看来对曹雪芹创造林黛玉的形象是产生了影响。不仅对林黛玉,而且对曹雪芹创造大观园中许多少女的形象,都产生了影响,一是绝世之美貌,光彩耀目之美。《红楼梦》中的黛玉、晴雯、芳官、尤三姐等人,都是绝美。用贾宝玉《芙蓉女儿诔》中的诗来说:“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二是绝代之才华,富有灵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妙玉等少女,都有智慧,有灵气,都有诗人气质。三是天生之薄命。叶小鸾年十七而夭折,婚前五日以小病而逝。《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及一大批少女,都是“红颜薄命”,《芙蓉女儿诔》中说的“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这是叶小鸾本来的形象。当然这个形象也是经过她父亲叶绍袁和她母亲沈宜修的一再渲染。
在《红楼梦》中“葬花魂”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在一起,“痴”成为“有情之天下”的概括。
我们再看金圣叹(泐大师)的“破戒十吟”为叶小鸾的形象增添了什么?
人们自然首先想到“戏捐粉盒葬花魂”这句话。人们重视这句话是因为林黛玉月夜联句的诗“冷月葬花魂”用了“葬花魂”这三个字。这句话确实重要。但是这句话之重要,不仅是“冷月葬花魂”这句诗,而是曹雪芹因此把葬花这件事将林黛玉的形象和林黛玉的整个人生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专门写林黛玉葬花和葬花辞。先是写林黛玉葬花。三月中旬的一天,宝玉看见林黛玉担着花锄,挂着花囊,拿着花帚,要把落花扫了,装在娟袋里。她说倒在池内流出去依旧把花糟蹋了。她在犄角里有一个花冢,用土埋上,才是干净。这就是“质本洁来又洁去”。接下去,就是葬花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把葬花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且突出了“痴”这个概念。在泐大师和叶小鸾亡灵的问答中,“痴”是概括“戏捐粉盒葬花魂”这个行为,而在《红楼梦》中,“痴”被曹雪芹提升为对于林黛玉、贾宝玉及一群有情之女儿的性格特色的概括,提升为对整个“有情之天下”的概括。书中写到这葬花辞被宝玉听到,感动得哭倒在山坡上,林黛玉听到悲声,心中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这番描写就是把黛玉和宝玉用一个“痴”字连在一块了。不仅黛玉、宝玉,龄官画蔷也是一个“痴”字,尤三姐自刎也是一个“痴”字,贾宝玉写“芙蓉诔”也是一个“痴”字,整部《红楼梦》就是写一个“情痴”的女儿世界。“痴”是对于大观园中“有情之天下”的概括。所以全书一开头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