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落在哪里? 为什么客家人重视修祠堂?( 三 )


祠堂里最热闹的时候要数大年初一,不管是晴天雨天,不管是上午下午,祠堂里的人都是满满的。早饭后,各家各户的大人带上米酒和腊味来到祠堂里,男人在后厅,女人在前厅,八个人围坐一张八仙桌,边喝酒边议事,晚辈敬长辈,小的敬大的,祝福声不断,敬过酒后便开始划拳。划拳声此起彼伏,犹如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厅堂里热闹非凡,激情高涨。酒和腊味不够了,女人负责回家拿。这一天,没有人会心痛酒和腊味。如果平时闹了矛盾、怄着气的两个男人,在你来我往的碰杯声中,会把怨气抛到九霄云外,并且此后和好如初。这一习俗,现在不少村庄仍沿袭着,不过喝酒的文明程度比以前好了许多。
除此以外,有的祠堂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而建的,出自一种报恩行为。龙南县渡江镇象塘村的 “荷恩堂”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相传,500多年前,象塘村的钟万禄一生行善积德,做了许多好事,资助了不少贫困人。一天,钟万禄见一外地小贩拖儿带女十分艰辛,几乎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已有10个孩子的他心生恻隐之心,便收养了小贩的幼子,并取名康进。钟康进乖巧聪明,好学上进,钟万禄十分喜爱他,对他呵护有加,不惜家财供其读书。钟康进不负养父期望考取了功名,被朝廷委任为地方官,还在赣州做过官。钟万禄死后,钟康进为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倾其一生积蓄,于明正德辛末年开始兴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结构为四进的 “荷恩堂”。“荷恩”,承受恩惠也,此举乃是我中华民族知恩图报千古美德的充分体现。这个感人的故事至今在龙南城乡广为传颂,是一个活生生的德育教材。
今天,乡村祠堂多被修缮一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家族中的一些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书写悬挂在墙上,让子孙阅读,而且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修路筑桥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都在祠堂里开会,共商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大计,把古祠演绎得更加魅力四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