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难,为了更大的目标,降低一下标准,的确会有作用。
不过,如果时时糊弄、事事糊弄,就很容易变成百年前胡适在一篇寓言里讽刺的一个形象——差不多先生——不仅处事不认真,处世也不认真。
那么,糊弄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亲朋好友,我们最常糊弄的人在「糊弄学」小组里,偶尔也有帖子会质疑糊弄行为是否必要:“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费尽心思糊弄,也不愿意认真处理事情呢?”
是啊,如果是对方要求不合理、问题很唐突,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而是要想方设法糊弄呢?
那我们先来看看「糊弄学」小组里,大家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拒绝。
文章插图
不好意思、说不出口、为了礼貌,这些是大家在组里提到自己没能直接拒绝掉对方的最主要原因。用一个流行词说就是,这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比如与人打交道时,最怕的就是冷场尴尬;为了照顾他人情绪,宁愿花费自己大量时间和精力;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渴望好评;怕自己的真实情绪引起他人反感而隐藏,委曲求全。
所以,即使不想说话,也要在出租车里配合着司机一起聊;团队合作中,哪怕这些工作是别人的,也主动揽下。
但这种委曲求全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长期以往容易从不好意思转为满腹怨念。
另一方面,看看大家的糊弄对象,也会发现为什么这些事明面上拒绝这么难。朋友、父母、伴侣,最想推脱的事情,都来自自己的身边人。
文章插图
难怪大家不能直接躲开。
就像一个弄弄子说的那样,如果是陌生人,肯定立马拒绝,但正因为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身边人,只好以委婉的方式糊弄过去。
糊弄,也要有底线最常糊弄的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更让一些人感到不理解:“糊弄是针对那些说个没完的人、自己无感的人,朋友和自己倾诉或者讨论些什么东西,这也要糊弄?到底会不会尊重人!究竟是在糊弄朋友还是在糊弄自己?”
的确,不少时候,被糊弄的滋味还是相当不好受的。
在组里,也有人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糊弄,有些可以一笑而过,有些却让人笑不出来。
文章插图
拖欠工资、发错商品、装修偷工减料……随便哪件事发生在自己或周围人身上都是万分糟心的。
更何况,弄弄子们自己也有翻车的时候。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且被对方揭穿时,场面还是挺尴尬的。
还记得那个在 Github 火了的“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吗?不少人都用它应付读书笔记、讲座报告。有人用它生成了一篇军训后感,结果被学校抽中要在全年级面前朗读。想蒙混过关却被抓住,社会性死亡了。
文章插图
也因此,组长摸鱼的阿汤在糊弄组的组规中不忘补一句:“糊弄组奉行的是清楚自己可以糊弄的范畴,而有选择地糊弄。”
【 回答|16万人都在钻研的「糊弄学」,到底是什么】只是,这份组规同样难让人认真对待。因为眼尖的人发现,最初它就是组长从别的豆瓣小组那儿复制黏贴过来,糊弄组员的。
推荐阅读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
- 为你揭秘的历史真相,你很有可能不知道!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买单
- 看书和不看书的差距在哪,比你优秀的人都在看这几个订阅号。
- 李白一直作为诗仙大家都很了解,大家知道他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么
- 古代皇帝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会“大赦天下”?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 此人位列五绝,但所有同级别高手都在研究对付他的武功
- 此人发明了一个汉字,被未婚女性谩骂了3年,如今人人都在用
- 你的生活不如意,多半是缺了它,余秋雨都在读的书,让你对人生改观!
- 西游最大的“坑”货,整个西行都在坑人,偏偏还没人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