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都歌颂李广而不是卫霍?(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李广是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 , 优点和缺点一样的明显 。优点毋庸置疑 , 骑射高超 , 带兵经验丰富 , 对士卒很好 。但是其人的缺点也是比较致命的:第一个就是非常冲动 , 比如在“百骑退千敌”的故事中 , 他为了追杀三个射雕者 , 率100起兵孤军深入 , 身为主帅 , 置全军安危而不顾 , 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意思 。虽然最后解下马鞍 , 用疑兵之计吓退了匈奴人 , 但是也有几分侥幸 。第二个就是治军比较散漫 , 李广对士兵的军纪要求很低 , 几乎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 有几分江湖兄弟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 , 虽然士兵们都喜欢跟着他 , 打仗也会拼命 , 但是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却会受到影响 。
所以李广参加的四次对匈奴的大战中 , 要么就是全军覆没 , 要么就是无功而返 。第一次是元光六年 , 李广、卫青、公孙敖和公孙贺四人分别率军1万出塞 , 结果李广这一路全军覆没 , 兵败被俘 , 就是这一次上演了孤身突围的故事 。第二次是元朔六年 , 跟着大将军卫青出塞 , 无功而返 。第三次是元狩二年 , 李广率4千精骑出塞 , 被匈奴4万骑兵包围 , 结果斩杀匈奴三千 , 己方全军覆没 , 李广又凭借个人勇武杀出重围 。第四次是元狩四年 , 参加漠北之战 , 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两军汇合 , 对匈奴的右翼进行包抄 , 结果两人率军在沙漠中迷路 , 李广事后愤而自杀 。
所以按照汉朝的制度 , 李广的功勋是不够封侯的 。领导都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和才华的 , 也不能怪人家汉武帝了 。只是李广和其后人的遭遇引起了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的怜悯和共鸣 , 而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不但太过耀眼 , 还有着令人诟病的外戚身份 , 所以才有了后世文人赞美李广而贬低卫霍的现象 。
(全文完)
诗词歌赋|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都歌颂李广而不是卫霍?】(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人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