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276个最老地名源自商周 汪曾祺笔下的大淖河“上榜”

千万人想看着你,怜你,懂你,而你却让自己成为最简单的谜题。好久不见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翻翻看小编的文章吧,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汪曾祺|276个最老地名源自商周 汪曾祺笔下的大淖河“上榜”
文章插图
 汪曾祺|276个最老地名源自商周 汪曾祺笔下的大淖河“上榜”
文章插图
西周青铜器四凤纹铜盘276个!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目录公示。采访人员从市民政局地名办获悉,时隔4年之后,又有276个历史地名有望正式进入保护名录,名录包括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街巷道路、园林古迹、纪念地等。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称,首批历史地名为810个,加上此次历史地名,保护面更广,市县乡分级管理脉络也更清晰。其中,最古老的地名远在商周,如仪征的神墩、赵墩、郭山、龙埂等。此外,汪曾祺笔下的《大淖纪事》中的大淖河也成了历史地名。276个历史地名上起商周下至现代2015年民政部门制定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制度》,明确了扬州历史地名的概念,即指具有扬州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并制定了扬州历史地名的具体标准,即具有扬州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或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或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且使用年代较久远(一般在五十年以上)的地名。据了解,我市对历史地名实行分级管理,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实行分级保护,各县(市)也陆续公布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不得随意变更。扬州地名专家黄继林参与了这次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评审工作,在他看来,地名不仅是空间的坐标,也是文化的坐标。公布的“历史地名”反映了扬州区域地理特征,在尊重文化变迁的前提下客观体现出扬州地名文化的特点。列入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上起商周,下至现代。占总数一半还多此次仪征历史地名达148条地名,承载着悠悠历史,安放着乡思乡愁,每个地名背后还有着诗意又有趣的故事。此次,关于仪征的历史地名达到了148条,占总数一半还多,仪征厚重的历史文化都体现在那古老的历史地名中。仪征市文化学者、地名专家巫晨认为,仪征历史地名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商周地名多。扬州地区商周遗址集中在仪征蜀冈之上,成带状分布,从胥浦开始经曹山、新城、新集一线,包括陈集地区,有10多个商周遗址,如神墩、赵墩、郭山、龙埂等。二是运河特色鲜明,闸桥特别多,这些闸不是普通的水闸,而是漕运盐运的水利枢纽,仪征四闸即响水闸、通济闸、罗泗闸、拦潮闸,就是明中期走漕船的三级船闸,潮闸、腰闸则是北宋真州复式船闸,为世界第二,东关闸,曹寅写过它的故事。三是抗战遗迹多。仪征抗战时,属于淮南战略区,而和扬州其他县市区属苏中战略区不同,像稻香村茶食店则是潘汉年到淮南时下榻的地方;月塘老街,则为吴学谦从事地下活动的地方。延伸阅读跟着地名识扬州——这些古老的扬州山本批自然地理实体中的山名共有9个,除宝应有松冈外,仪征境内有8座古老的山。巫晨对此进行了一一解读。郭山《扬州文物保护单位图录》:位于新集镇江宁村郭山组,为圆形高台地,海拔10.1米,遗址堆积非常丰富,遍布西周至战国时期生活用具陶器各种残片,对确定古邗沟的地理位置、研究扬州地区商周文化发展序列乃至城市起源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赵墩《扬州文物保护单位图录》:位于真州镇高桥村赵墩组,为一处商周聚落遗址,圆形台地,高2.5米,文化层厚约1.8米。剖面可见红烧土块和夹砂红陶片,器型以鼎、鬲、罐残片为主,属湖熟文化遗存。现为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虎山《扬州文物保护单位图录》:位于新城镇西北2千米马坝村金二组,一处西周时期聚落遗址。地处蜀冈南沿,平面为近似长方形的高台地。遗址东侧为南北向的马坝河,南侧为东西向的沿山河,西侧为南北向的梅家沟河,三河相互贯通。台地断面可发现明显西周时期文化层堆积。现为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甘草山位于仪征化纤厂区围墙内“中核华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位置。《道光志》:甘草山在县西十里,尝产甘草。另有城西诸坊:近城曰西门外坊,十里曰甘草山坊。甘草山还是太谷学派南宗领袖李光炘的家乡。《东南文化》1986年第一期《仪征胥浦甘草山遗址的发掘》:四层地层堆积从明清、六朝、汉代、战国、春秋直到西周,出土了大量文物。磨盘山《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下:位于新城镇马坝村刘一组南侧,沿山河以北750米处,封土墩直径为80米,形似磨盘,故名磨盘山。封土为人力夯筑,内含有大量灰陶残片。在封土堆南侧一土坑内,曾出土春秋晚期铜剑一件。烟袋山《江苏仪征烟袋山汉墓》《江苏仪征市烟袋山西汉车马陪葬坑发掘简报》:位于蜀冈之上,海拔30米左右。1985年10月南京博物院发掘一号墓时,尚属龙河乡丁冲村;2007年10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仪征博物馆发掘车马陪葬坑时,龙河乡已经撤销,此地属新城镇丁冲村赵二组。仪征博物馆重点展出过烟袋山汉墓漆木器,车马是最璀璨的亮点。龙埂《仪征市水利志》:陈公塘从兴建到废毁,前后经历1300多年。直到今天,陈公塘还有“龙埂”等遗迹。在新城镇境内,从官胜村官塘组到周营村鸭赵组,有一条残存的土埂,长约1000米,最宽处在10米以上,有3米多高,相传是当初陈公塘的大堤,被人们称为“龙埂”。龙埂附近村民曾在开挖大塘时,从地下挖出30多个立方米的楠木,最大的一人双臂勉强围合,开出木板后香气浓郁,据分析这里可能是过去码头所在。石碑山在今石碑路。《道光志》:石碑山,元珊竹介墓所,赵子昂手书碑。珊竹介是元代江东宣慰使,其碑文由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赵孟书写并篆额。赵孟是著名书法家,所以前来墓碑摹拓者甚众,时间一长,墓碑上面的字迹就模糊了。通讯员 民小爱 采访人员 姜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