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从“十字杵”纹样的发源发展趋势,研究明朝制瓷业中的宗教信仰与君权要素( 二 )


3、明宣宗朱瞻基时期,重现了十字图案。不仅官窑中可以看到“十字杵”纹饰,在民窑中也能见到。但此时的“十字杵”纹饰,烧制在瓷器上变得随意简单起来了,能看出十字的图案。明宣宗,在京大量封授、供养藏僧。皇家这一做法,让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不仅渗透到了帝王层面,宫廷也受到了影响。
明代早期,开国皇帝对宗教采取的是限制利用的政策,对于藏传佛教也是一视同仁的,这是祖训,所以舶来品“十字杵”,并不多见。
三、明代中期,明宪宗的成化年间,帝王极端推崇藏传佛教,“十字杵”纹饰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
随着不同皇帝的登基,执掌朝政,祖训的约束力在慢慢削弱。而藏传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力在加大,发展也在壮大。到了天顺年间,这个祖训成了一纸空文。
1、明宪宗宗教政策发生改变。明宪宗上位前,其父亲的天顺年间,已经将祖训抛之脑后。明宪宗即位后,直接将宗教政策从限制利用转为修养生息。对宗教采取的是宽容政策,对外来宗教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藏传佛教有了大力发展土壤和契机。
2、明宪宗本人虔诚信教,还分外宠信藏僧。明宪宗本人对藏传佛教十分痴迷,需要大批僧人为他讲经。这时候,不仅仅停留在喇嘛频繁出入宫廷这么简单了。明宪宗专门命人在京为僧人们修建了寺庙。成化九年,真觉寺金刚宝塔,就是众多寺庙中的标志性、代表性建筑。
当时举办的法师活动,不但次数多,而且规模也上了一个档次,虽然和元代时期不能相提并论,但仍是很隆重的。僧人也被用公款供养起来。当时处于明朝中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家有财力让明宪宗这样的挥霍。
朝中大臣因不满明宪宗的这种做法,还上书过。在上书中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已久,前朝就有僧人祸国殃民的例子。如今,皇帝不但给予僧人法号,对待他们礼仪比王侯将相们还周到。僧人现在可以锦衣玉食,用的是民脂民膏,朝廷上下觉得这样做不利于治国。就算当时的上奏如此地犀利,明宪宗还是敷衍了事,对上奏不予正面回复。
 宗教信仰|从“十字杵”纹样的发源发展趋势,研究明朝制瓷业中的宗教信仰与君权要素
文章插图
3、藏传佛教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壮大。喇嘛倚仗明宪宗的宠信,借机与王公贵族和朝中大臣结交,进而发展个人势力,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还妄想让自己的身份也官僚化。可以看出,当时藏传佛教有着不一般的权利和地位。宗教的人,入世后,他们的传播自然变得世俗起来。所以藏传佛教“十字杵”,随着各类法事传播活动也呈现出了井喷态势。
 宗教信仰|从“十字杵”纹样的发源发展趋势,研究明朝制瓷业中的宗教信仰与君权要素
文章插图
4、世人的上行下效,让“十字杵”纹饰在瓷器上得到迅速发展。封建统治时期,帝王因为他的特殊地位、尊贵身份,所以他的言行、喜好会对社会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在。明宪宗除了信教,还热衷于把玩陶瓷。全国各地上行下效,不光是藏传佛教能够发展迅速,藏传佛教中的精髓,还会影响到那时的审美观念、主导产业。当时制瓷业与普通民众生活相当密切,“十字杵”纹饰自然广为流行。
四、明代后期,“十字杵”纹饰又几乎不见
明宪宗之后的时期,明代“十字杵”纹饰又变得消无声息,几乎不见,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明宪宗以后的明代经济不景气。继位的几位帝王政绩平平,国力大不如前,没有财力支撑陶瓷生产。另一方面,几位帝王的宗教信仰也有了变化,信奉藏传佛教的不多。正德皇帝信奉伊斯兰教,嘉靖皇帝对道教情有独钟。藏传佛教没了帝王作为支撑,自然发展大不如前,“十字杵”纹饰在瓷器上的运用也跟着销声匿迹。
 宗教信仰|从“十字杵”纹样的发源发展趋势,研究明朝制瓷业中的宗教信仰与君权要素
文章插图
结语
明代的各个时期的帝王对宗教态度的政治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控制和笼络人心,但是皇权的权威性是不可撼动的。可以看到,当皇权对藏传佛教信奉时,如“十字杵”这样的具有藏传佛教代表性意义的图纹,会跟着帝王喜爱的玩物陶瓷一起红极一时。当皇权对宗教不痴迷时,或是对藏传佛教不感兴趣时,“十字杵”纹饰也会跟着没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