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是怎么被小人谋杀的

谋杀|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是怎么被小人谋杀的】意思是说君子不会结党营私,小人却恰恰相反。
屈原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小人不仅会结党营私,对于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的人他们也往往不会放过,没事儿也给你安排上事儿。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完全不存在求同存异这种事情。
唐德宗时期,卢杞做了宰相,这个人不但长得丑内心也丑到不行,据说郭子仪见他都很小心。
郭子仪作为大唐中期头号功臣家里面极尽奢华,身边总是美姬相伴,听说卢杞来拜见,他赶紧让美女们退到后堂不准出来,郭子仪认为卢杞这个人阴险至极,万一哪个姑娘看见卢杞那副尊容忍不住笑了一下,他死后卢杞如果得势一定会报复郭家。
郭子仪思虑之深远由此可见,一般功高震主的人没活他那么长命的。
郭子仪担心的事儿有先例。
春秋时期,晋国的郤克作为使者去齐国拜见齐顷公,郤克驼背,在正式会见仪式中齐顷公把另外两个国家的使者和郤克安排在一起,这两人一个瞎了一只眼,一个瘸了一条腿。
齐顷公分别按着每个人的缺点安排了驼背、瞎眼、瘸腿的三个侍者带他们进见,这一幕被齐顷公的母亲躲在一边看到,顿时忍不住放声大笑。
郤克大为愤怒,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郤克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可这种侮辱他无论如何都忘不了。
郤克回国后有机会就建议晋景公攻打齐国,不断收集各种关于齐国的情报,后来他升任晋国执政第一件事就是率军大败齐国,报仇雪恨。
郤克都忍不了,何况小人卢杞。
卢杞后来果然得势做了宰相,郭子仪的忧虑一点都不多余。
也不知道德宗看上他哪一点了,可能此人很善于说话吧,因为他事儿办的都不咋地,长得还丑。
所以真的是“好男在个嘴上”。
在卢杞的辅佐下,大唐国势每况愈下,本来德宗刚即位的时候国家都出现了复兴迹象,可惜好宰相都死的比较早,后面的宰相只知道争权夺利,再到卢杞,国家直接被搞崩溃了。
783年,发生泾原兵变,德宗带着几百个人屁滚尿流的出逃,卢杞大人没追上皇帝自己翻墙逃跑。
听说皇帝到了奉天,卢杞赶紧跑去见驾,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朝廷大员不知所措,不少人偷偷出城去追随皇帝,也有不少人从了叛军。
出城找德宗的大臣中有个叫崔宁的人,此人曾是西川节度使,战争能力很强,数次击退吐蕃军队,在蜀地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入朝被当时的宰相杨炎设计留在京师,官拜右仆射、同平章事,挂个虚衔儿。
德宗在奉天呆了好几天崔宁才赶到,德宗见到崔宁很是开心,乐的合不拢嘴,一旁的卢杞看到后就觉得不是滋味儿:我来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高兴,哼!
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因为祸从口出,一定要相信这句话。
卢杞虽是小人也不是一不痛快就下杀心,崔宁的死有他自己的原因。
崔宁告退后跟人说:“陛下让人赶出京城都是卢杞害的!”卢杞耳目众多,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他耳朵里。
卢杞会怎么想?
生气是肯定的,可最重要的是崔宁的话透露出一种危险的气息:他既然认为卢杞罪大恶极就一定会想办法搞掉卢杞,最次也得罢免了卢杞的宰相之职。
卢杞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权力对人的引力和对自身安危的恐惧迫使他必须做点什么。
崔宁这个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可比卢杞干净多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杀他的由头,卢杞可等不了,因为战争时期无论内部外部都是瞬息万变。
以中国人的政治智慧,这根本不是事儿,不就是找条罪状么?简单。
卢杞有个同党叫王翃,巧的是崔宁跑出城的时候这个王翃和他一起出的城门。
崔宁当时61岁,人老了身体肯定会有些毛病,在路上崔宁好几次停下小便,而且时间还挺长,王翃根据这点,认为崔宁“心怀两端”,既:他不是在小便,是借着小便的机会考虑到底是留下和叛军一起呢?还是去找德宗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