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范美玲:小镇人的足迹

原创作者:范美玲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小镇人的足迹》
大雪节气如约而至,离一年的结束只剩下三个节气了。在稍纵即逝的光阴里,仿佛刚刚收到春天的消息,转瞬间又穿越到了寒意肃杀的漠雪朔冬。我生活的小镇沉浸在一片简约、素雅、单调的白色中,白的云彩,白的山脉,白的柳条,白的小草,一切都是几天前的那场大雪所致,万物尽蛰伏,寂寂了无声。
夜幕下的乌斯太,更是多了几份宁静和安适。霓虹眨着亮闪闪的眸子,深邃地凝视着天地万物。岁月长河里的人们携着各自的故事,奔波在漫漫旅途。
 美玲|范美玲:小镇人的足迹
文章插图
今天是周末,我打球回来,拿出手机,一边听故事,一边刷着朋友圈,冰缘发的《我心中的红色记忆——不忘初心来时路·讲述乌斯太地区老革命故事》(简称《故事》)视频吸引了我,我关掉正在收听的《胡适传》,认真地观看了这段视频。其实,在两天前《故事》发布现场的我已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今天再次观看,我仍然禁不住流下感动的热泪。于是我萌生了写点文字的念头,用心爱的方块字记下我对小镇发自肺腑的情感,记下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的变迁与变化,记下西部荒漠?上一代又一代的“拓荒者”不畏艰难,不断进取,默默奉献的拼搏精神。《故事》通过老前辈的子女、同事和朋友等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感人事迹,讲述了曾巴图布音、马敖其尔、刘圣轩、车布和等老一辈革命者在战争时期以及在之后峥嵘岁月里,如何栉风沐雨,拼搏奋斗的往昔。
同时,记下这条充满荆棘的驼盐古道?历经几百年来的繁荣与苍凉。驼盐古道起源于汉唐,繁华于明清。直至1958年乌吉公路通车,1968年乌吉铁路通车,这条繁忙的驼运盐道才沉寂下来。经典的盐运古道有70公里左右,经过我们这里的沙漠、戈壁、草原、荒滩等,沿路有许多种特色植物、动物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景和遗迹。驼盐古道不仅留驻了岁月的痕迹也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往事和回忆。因此,开发驼盐古道,吸引更多人走进阿拉善,了解阿拉善,悉知古道的历史沉淀,挖掘古道的深邃文化,是阿拉善打造文化旅游线路的亮丽名片之一。
红色记忆里的一段段平常故事,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记下了这个牧业小镇在岁月长河里的一次次洗礼和历史赋予这片贫瘠土地的厚重。
 美玲|范美玲:小镇人的足迹
文章插图
这方热土上的人们从来没有忘记,无数的张布仁别力格、岳根登等老一辈革命者就像我们身边的苏和老人和尼玛老人一样,他们一个个鲜活灵利,他们无愧于时代,他们是坚强的“战士”。他(她)们甘愿戍边守土,他(她)们在漠北的这片荒漠戈壁上一代又一代留守驻足,他(她)们默默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山川河流,一草一木,无论贫瘠富有,无论荒凉繁华,他(她)们不为名利,不图回报,用简约朴实的活法收获着每一个日子里的欣喜和不平常。他们不惜流汗流泪,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他们情愿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边陲小镇的万家灯火和幸福安宁。
时间永远铭记身边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奋斗者,他们默默无闻,甘于担当,拼搏奉献,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坚毅的品格,这就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
时光不辜负每个人,它会把过往的每一个瞬间串联,永久留驻。岁月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串串起起伏伏的寻觅辗转,一行行若隐若现的足迹与诗行,一次又一次诠释了大漠人的一种坚强品质,见证了北疆儿女的铮铮硬骨。这就是我的小镇和生活的漠北小镇上的人们。这里没有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这里没有绩溪宏村的灰砖黛瓦,这里没有大理古城的邂逅浪漫,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高楼林立,这里没有莺歌燕舞与车马喧嚣。这里的我们,同样没有抱怨、没有委屈、没有眼泪。我们有着默默无闻,负重前行的坚韧和毅力;我们有着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的探索和追寻;我们着有筑梦北疆的信心和力量;我们有着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引领产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