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的秀才都是“穷酸相”吗,若放到今天大概会是个什么学历( 二 )


 历史|古代的秀才都是“穷酸相”吗,若放到今天大概会是个什么学历
文章插图
会试结束之后,再由贡士参加殿试,由皇帝做主考官。殿试只用来排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进士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被称之为:连中三元。这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实操太难了。整个明朝近三百年间,才两三人而已。进士,被称为天子门生。大多数人,会留在京城获得官职,这属于中央政府的属官。而外放的进士,到地方也能做做县令或县丞。虽然进士初授的官职并不高,但是有进士出身的身份,升迁相对容易。尤其是进士中选入翰林院的,属于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升迁的机会更多。一些进士,在官场上经过几十年磨炼,最后做的好的,可以入阁拜相,稍微差点的,也可以成为朝廷大员。有人说,进士的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导师。但是,明清时候,全国进士每次录取大约三百人,也就是平均每年才录取一百人左右。而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就很多了。据2017年11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800人,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加在一起,共1682人。考虑到中国现在大约14亿人口,按照比例,进士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两院院士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