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逸仙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学史可以明智。”说通俗一点,学习历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变得更聪明。一代明君往往都会有贤臣辅佐,君臣两人携手才能使得朝廷统治长治久安。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就有过一段君臣佳话,故事主人公的双方就是康熙本人和他的堂哥杰书。杰书是后金政权开创者努尔哈赤的曾孙子,小小年纪就武艺娴熟和骑射出众。在康熙登基之前,杰书还曾教康熙玩过弓箭和骑射,而且杰书和康熙年龄相仿,再加上兴趣相投,两个人的感情很是要好。当时鳌拜独揽大权,康熙则是更加依仗自己的堂哥一脉势力,杰书就这样和康熙越走越近。
文章插图
康熙消除鳌拜恶劣影响之后,全力治理黄河决堤,确保北方地区能够粮食丰收,进一步稳定王朝统治。随着朝廷局势一步步稳定,康熙开始着手布置削藩和收台湾的事宜。不过年轻的康熙被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蒙蔽,轻信了这三个异性王的谎言,以为他们真的会安心退休。当康熙宣布削藩的前夕,吴三桂率先掀起反清战争,并号召全国义士一起推翻大清,同时尚可喜和耿精忠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南方大部分地区落入吴三桂之手。而康熙自己的嫡系将领全部在京城和直隶附近,在征召汉人将领出兵云南和甘肃陕西的同时,他派出自己的堂哥杰书前往福建镇压。杰书尽管是文武双全,但第一次领兵出征,他是处处小心。终于在浙江金华让他找到机会,一举歼灭了耿精忠三万士卒。但耿精忠经营福建大本营多年,和台湾的郑式家族也有往来,凭借地方优势和杰书对抗了三年有余。不过康熙很感谢杰书能够在福建拖住耿精忠,让他能够集中力量解决吴三桂,可以说杰书谨慎应战是一件大功劳。
文章插图
杰书在福建成功拖垮了耿精忠的部队,让耿精忠直接向大清投降,福建战事告一段落。这个时候台湾的郑氏家族却率兵来犯,杰书不畏战,直接出兵击退了来犯部队。从康熙十二年开始,杰书就一直在福建地区作战,直到康熙十九年战局才稳定下来。而康熙惦记自己的堂哥,就宣他回京述职,并且准备亲自到城外迎接他。杰书一听说康熙皇帝如此隆重嘉奖自己,顿时感觉有些微妙。自己率领大军按照约定提前一天到了卢沟桥,准备第二天等待康熙皇帝视察军容。这一天,杰书思考了很多,决定让自己的岳父在康熙皇帝面前弹劾自己。不为别的,长达七年时间在外统军,功劳无数且让皇帝青睐有加,在有心人眼里那就是杰书过线了。这根线是一个高压线,卓越的皇帝喜欢优秀的臣子,但那也只是臣子,如果臣子过劳过大,就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文章插图
康熙皇帝在第二天来到杰书军营,并准备赏赐杰书的时候,杰书的岳父就站出来,直接说要弹劾杰书,理由就是在厦门金门作战中,明明已经击溃台湾军队,却迟疑不主动追击,延误战机。朝中大臣纷纷摸不着头脑,按道理说自己女婿被表彰,做岳父的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会在皇帝面前弹劾自己的女婿呢。康熙还是按照约定给予杰书奖励,并按照杰书岳父的理由对杰书问责。但是时隔两年之后,康熙旧事重提,对杰书进行了惩罚,罚了一年的薪水。这也是杰书聪明的地方,功劳过大,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如果再加赏则会让皇帝为难。而且自己和康熙关系亲近,因为一些小过错被处罚,也是做给其他臣子看的,让朝中大臣明白为臣之道,这也是康熙喜欢杰书的地方。后来大清有战事,康熙每每都启用杰书。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康熙24个儿子,十三爷威望最高,却不敢争皇位,正史透露原因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
- 康熙杀苏麻喇姑前,太监为啥要往她头上倒石灰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 大臣略施小计,康熙跪拜孔子墓
- 康熙年间解元杨琼芳,梦中改文章,勇夺第一
- 康熙接见罗马教廷使者13次后,为何立即禁止天主教?他怕什么?
- 康熙通宝价格合适出手
- 康熙写了一个“墨”字,皇子们无一对出,弘历随手一字,令其大悦
- 宫闱逸事|康熙棺材还没搬走,稳重内敛的雍正,为何就当众羞辱父亲的爱妃
- 宫闱逸事|甄嬛好看吗?康熙评价一针见血只有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