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世界获得满足的角色,外在的物质很难成为他的牵绊。


【在精神世界获得满足的角色,外在的物质很难成为他的牵绊。】
在精神世界获得满足的角色,外在的物质很难成为他的牵绊。
本文插图
丰子恺说:人活一世 , 有三重境界 , 一是物质 , 二是精神 , 三是灵魂 。 而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 , 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 都离不开物质 。 但同时 , 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 , 却取决于情感和精神 。 人活着 , 精神就是他的内核 , 而境界则是随之而生的意象 , 人生则是精神和境界共同塑造的结果 。 不同的精神 , 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 也驱动着人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物质匮乏 , 精神匮乏 , 是悲剧 。 叔本华说过:人生有两大苦 , 一是物质匮乏 , 二是精神无聊 。 我们的生活 , 其实已经很少会因为物质不足而导致实在无法生存 , 但仍然会有许多人因为物质而被困 , 为何?我想 , 说到底 , 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对物质有着太过度的欲望吧 。 正如那句老话 , 饱暖思淫欲 。 吃得饱了 , 穿得暖了 , 欲望膨胀了 , 想要的东西多了 , 想法也多了 , 越来越不容易满足了 , 烦恼也跟着多了起来 。 有些东西明明并非必须拥有 , 却总也架不住内心的物欲 。 而对物质的满足 , 是永远不可能持久的 , 反之却会损耗人的精神和能量 。 这样的人生 , 是可悲的 。 因为任何寄生在物质上的幸福 , 最终都会随着物质的失去而消失 。 有限的生命里 , 与其被物质欲望所要挟 , 不如主动降低对物质的期望 , 先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 。 清理掉居住空间里并不真正能用上的物品 , 控制物品的购买欲 , 可买可不买时坚决不买 , 够用就好 。 当空间变得宽敞了 , 心中的杂念也能自然而然被清空 。 用物质简化去净化你的心灵 , 然后会发现 , 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悲催 , 我们还是能够好好地过生活的 。 物质丰盈 , 精神匮乏 , 是空虚 。 总有那么些人 , 在别人眼里明明不愁吃不愁穿 , 有房子有车子 , 似乎一应俱全什么都不缺 , 但他们却过得并不快乐 。 究其原因 , 或许是因为他们太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 。 这些人总是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是社会那里得到幸福 。 一旦发现这些东西可能失去 , 或是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 , 他人生的幸福就开始崩塌了 。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有一句话: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 , 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 。 真正富足的人生 , 不是因为物质充裕 , 而是因为精神的不匮乏 。 一个人 , 当他开始不攀比 , 不再寄希望于外在物质 , 而是通过发掘自身的生命力来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 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再是贫瘠的 , 他的人生也不会再是空虚的 。 物质丰盈 , 精神丰盈 , 是幸运 。 人活这一生 , 如果能通过自身的努力 , 而使得自己身上获得一些标签 , 比如:企业老板、学者、有钱人、成功人士 。 从某种角度来说 , 是很值得庆幸的 。 但我们也深知 , 这样的人生 , 风光之余 , 其实很累 。 为了金钱奔波、追逐、竞争 , 匆匆忙忙马不停蹄 , 甚至付出健康和生活 , 这便不得不令人问上一句 , 这样的人生 , 算得上幸福吗?说得贴切一点 , 应该只是幸运吧 。 精神层次越是高的人 , 越会把这些归功于努力之后的幸运 , 因为他们深知人生的意义其实并非只是如此 。 很多人的所求 , 其实都很简单 , 无非是想要让父母、伴侣、孩子过得好一点 , 想要自己过得舒心和有意义一点 。 而这些 , 却往往要在物质生活简单之后 , 心里的一切才会清晰地水落石出 。 《庄子·天道》说:朴素 , 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只有活在物质之外 , 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变成主角 , 才能更清晰的指引我们去懂得生命的真谛 , 去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 物质匮乏 , 精神丰盈 , 是修行 。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最好的生活状态 , 是物质上简朴至极 , 精神上丰盈充实 。 很多时候 , 我们把99%的精力都花在了那些接踵而来的杂事上 , 却忽略了那1%最本质、最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那一部分 。 若是歌者 , 那1%的最本质部分 , 便是歌声;若是写者 , 那1%的最本质部分 , 便是书籍;若是舞者 , 那1%的最本质部分 , 便是舞蹈 。 只有真正关心那1%最能令我们心生愉悦的事 , 才能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灵有所寄托 。 那么 , 如何才能令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丰盈而自由?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少关注物欲声色 , 多感受生活 , 多接受艺术和文化的熏陶 。 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欣赏眼之所及的风景 , 用一份在生活之外的心境 , 做自己想做的事 。 林清玄说:人生不过就是这样 , 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 精神丰盈的人 , 即使身陷囹圄 , 也能苦中作乐 , 一桌两椅 , 三餐四季 , 简单如常 。 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然后尽心去做 , 不盲目随意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那些琐碎的杂事 , 那些会让眼睛产生压力、让心灵躁动的事情 , 少去看 , 少去想 。 杂事少了 , 烦恼就少了;物质追求少了 , 精神追求就多了 。 物质不充裕的生活才是常态 , 就像不圆满的人生才更圆满 , 没有谁能真正阻止你活出自己生活本身的模样 。 梭罗说:当你简化你的生活 , 宇宙的定律将更加简单;孤独不会孤独 , 贫穷不会贫穷 , 生活也不虚弱无力 。 物质不会托起你生命的全部 , 也不会让你的人生永不孤独 , 更不会仅仅因为“想要”就让你的人生路途变得畅通 。 生活无非就是 , 一种精神 , 一种境界 , 就看你心之所向的是哪一种人生 。 人生这场局 , 一个人若是深陷其中 , 定然难以自拔 。 对于其中的恩怨得失 , 也就很难洒脱 。 苏轼一生不顺 , 从北到南 , 一路贬到海南岛 。 大半辈子都在漂泊的路上 , 但是他却把人生过得像诗一样 。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人生保持了一种距离感 。 他曾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当一个人过不去的时候 , 不妨跳出去 , 拉长时间和空间的维度 , 再去看个人的遭遇 。 这时候 , 一切得失都微不足道 , 一切悲喜都是浮云 。 初入仕途 , 苏轼父母妻子相继去世 , 悲痛之余 , 又遇官场险恶 。 不得已 , 苏轼避祸密州 , 他说:“弃置当何言 , 万劫终飞灰 。 ”人生百年 , 往远了看 , 所有的劫难都会烟消云散 。 乌台诗案后 , 苏轼被贬黄州 , 仕途无望 。 他说:“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再大的不公 , 再多的痛苦 , 就天地宇宙而言 , 也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 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 , 这是一种修养 。 再难的时候 , 只要跳得出去 , 它就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 。 不会顾影自怜 , 不至于自伤自叹 。 情绪永远是智慧的天敌 , 智慧永远是情绪的克星 。 一个人智慧不够 , 才会生出无边烦恼 。 人生是一场修行 , 如果一个人内心澄明通透 , 自然可以平静从容 。 人生在低调中升华 , 低调的人 , 举千钧若扛一羽 , 拥万物若携微毫 , 怀天下若捧一芥;思无邪 , 意无狂 , 行无燥 , 眉波不涌 , 吐纳恒常;低调的人 , 一辈子像喝茶 , 水是沸的 , 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幽居 , 浅斟慢品 , 视尘世浮华如水雾 , 缭绕飘散 。 人生遇到挫折 , 唯有后退一步 , 方能看清前行方向 。 暂时退却 , 明辨厉害 , 洞明世事 , 才能更好地前行 。 退一步 , 是心灵的一种释然 , 也是一种大智 。 人生的许多烦恼 , 皆因遇事不肯退一步 。 人生如棋 , 制胜之道不在于几个棋子的得失 , 而在于占势 。 不贪一时一地之微利 , 不在细枝末节纠缠不休 , 才是制胜王道 。 古人言:你若成佛 , 天下无魔 , 你若成魔 , 佛奈你何!人活的就应该像孙悟空一样 , 狂过 , 拼搏过 , 成功过 , 失败过 , 努力过 , 憎恨过 , 辉煌过 , 奋斗过 , 悔恨过 , 但是从来没有怕过!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过程 , 任何时候请记住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梦想 , 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再浪漫的爱情 , 没有走到婚姻的终点 , 就是一种缺憾 , 没有婚姻的爱情 , 就像迷失了回家的路的小孩一样没有归属感 , 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 , 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 , 愿在最好的年华里 , 遇到那个和你有着相同频率的人 , 能看懂你的喜怒哀乐 , 走过七年之痒 , 容颜老去还是爱你如初 , 繁华落尽依然不离不弃 。 人间困苦历尽 , 还未泯灭希望 。 哪怕长夜漆黑 , 也将升起太阳 。 活一世 , 不论长短 , 贵在坚持 。 世上之事 , 并非因为完美 , 才值得用一生去坚持;而是用一生去坚持 , 才会变得完美 。 在成长的路上 , 有很多路可走 , 只要你选择了其中一条 , 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 物质化追求为价值取向的如今 , 追求物质的富裕被过度的渲染 , 工作和生活已经完全没有了界限 , 变成了混沌一片而无法分辨 , 行进中我们把时间付出以获得报酬作为一种生存手段 , 其根本出发点即是物质的追求 , 是一种无限的欲望追求 , 欲望不控制的过度往往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 过度化带来无知和懒惰的滋生 。 追求物质获得生存 , 这是人性也是天理所在 , 但过度地以私利为目的的追求 , 往往带来各种追求捷径、贪图利己的思想 , 寻求多拿报酬、少付出劳动的懒惰之性情;在现实中开始慢慢出现各种各样毒鸡汤式的片面解读 , 比如:“选择大于努力”、“碌碌无为还在认为平凡的可贵”等等片面的渲染 , 过于片面的强调进取而忘记深沉的内在追求 , 导致很多人在无知中选择等待机会和贸然的冲动创业 , 往往出现蹉跎岁月和失败的变向打击 。 过度化物质追求 , 欲望无穷无尽 , 对欲望的无知导致烦恼丛生 , 因无知愚昧带来无常的反击 , 导致失败和困惑的跟随 , 过度化的追求往往带来种种无知和懒惰的滋生 。 唤醒“勤劳”的精神品格 。 “勤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是农耕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品格 , 但因现在过度化的追求 , 开始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精神品格的逐步变形;无知和愚昧带来了欲望的无节制追求 , 从而变得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懒惰 , 追其根本就是我们越来越好逸恶劳了 , 忘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美德 , 忘记了勤奋努力、辛苦劳作的精神品格 , 一直从小被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诲 , 面对现实的如今 , 是时候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拾起“勤劳”这一项传统的基础美德了!所有的获得都需要付出 , 没有付出运气获得往往也会被运气所带走 , 有如水中捞月 , 虚幻而无可琢磨 , 唯有重拾传统美德“勤劳” , 相信“天道酬勤”的勤奋劳作 , 才能真正在不断地日常中成长和成就我们自己 , 获得的才能够真正留在我们身边 , 从而在坚实的一步步中走出自己想要的明天 。 在日常的“勤劳”中修炼和成长自己 。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 由每日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堆积而成 , 想要美好的未来 , 需要在每日的积极进取和精进中战胜自己 , 不断地成长自己中升华自己 , 唯有自己更强才能让人生旅程越来越美好;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其实都是我们修炼之地 , 都是我们的成长之所 , 在日常劳作的一言一行中去修炼 , 在日常勤奋劳作中不断地去成长 , 这才是积极进取的正确道路 。 人生的体验旅程 , 精彩与否全看我们自己 , 只有勤奋努力的去前行劳作 , 才能检验出我们认知的对与错 , 从而在不断勤奋劳作中修正和收获更多正确的认知 , 达到提升我们的目的;从生活和工作中勤奋努力的劳作 , 在踏实的行进中修炼我们自己 , 在勤劳中去提升我们自己 , 没有全力以赴的勤奋劳作 , 就到达不了我们想要去的远方 ;学会做“笨鸟先飞”的那一只“笨鸟” , 去勤劳的一步步踏实修炼来提升自己 , 以致修炼得有行驶到远方翅膀和能力 。 我常常在悟人的最高思想境界 , 可是 , 没有想出用什么语言表达比较适合 。 这一天之寅时 , 我用这样的语言表达 , 即是感悟人必须通透人世间的人与事之形态之联系之本质之变化之结局 , 从而富蕴正向思想融入宇宙万物集合为一体之忘我有我之境界 , 从而体现出人的灵性灵智之思想放开活动自如容纳万象大度潇洒 。 这样表达话虽然不多 , 却开悟明示了一是要通过学以成人观察思考人世间一切的运转变化之规律之玄机妙理 。 二是形成和富蕴正向思想与宇宙万物融合为一体 。 三是忘我而弃自私自利之我 。 四是有我而立灵性灵智之我 。 五是活出进入最高境界之后人的特质形象 。 人的思想若能进入最高境界 , 便会产生身体轻松 , 心态良好 , 处事通畅 , 开心快乐之好好活着状态 , 从而使人生无愧于有幸来到人世间 , 自觉主动而又自然随缘地走完人生之路 。 人都想好好生活 , 好好生活便是人生之意义 , 如何好好生活 , 就要体现人生的价值 。 作为个体生活来说 , 人生价值贵在自食其力养活自我的基础上做成做好此生想做喜欢做的不违法益社会之事情而成就自我 , 贡献社会 , 享受生活 , 发展升华 。 这样 , 进入人的思想最高境界 , 体验感受最高境界之灿烂 , 应是灵性灵智之人的生活归宿与生活佳慰!在这样一个时代 , 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都是外在的虚幻表象 , 所以总是追求外在的浮华 , 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 当我们学会把自己的思路转换 , 探究自己的“心体本源” , 才能减轻外在的痛苦与得失 , 而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有不一样的丰盈和充实 。 在俗世中 , 许多人提到修行的时候 , 总是向往诗和远方的脱离红尘 , 而真正的修行 , 即便是自己处在苟且的生活中 , 也有一份心安和坦然 。 又如同许多人盲目追求的名利 , 他们把人生幸福的所有希望 , 都放在外在物质的满足之上 。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 , 即便是外在物质得到了满足 , 内心仍然是有一种空虚和匮乏 , 那是因为外物只是我们丰富人生的一个工具 , 并不是我们人生的主宰和全部 。 像这样一些太过于的依靠外物来给予自身的方式 , 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空虚之中 , 而转向内在 , 才是真正的修身智慧 。 而在道家思想中 , 修行“心体本源”的智慧 , 就有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 《道德经》中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 , 五音令人耳聋 , 五味令人口爽 。 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 , 就是让我们产生欲望的根源 , 很多人在欲望琐事之中接触的诱惑多了 , 内心的妄想也就多了 。 当外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 , 产生的必然是痛苦的情绪 , 而满足了 , 内心的欲望则会更加膨胀 , 这只会让自身更加的痛苦 。 所以《道德经》又说:塞其兑 , 避其门 , 终身不勤;开其兑 , 济其事 , 终身不救 。 就是说堵塞欲望的孔门 , 关闭欲望的心门 , 终身都没有劳烦之事;开启欲望的窍门 , 就增添了繁琐的事情 , 终身都不能救治 。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所有心思只放在外在的时候 , 必然是忽略了内心的丰富和修养 , 还会惹来繁琐之事 , 给自己徒增烦忧 。 有一天 , 一个小和尚问师傅:“师傅 , 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师傅说:“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 就是饿的时候就吃饭 , 困的时候就睡觉 。 ”小和尚特别不理解 , 说:“这是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 有什么区别呢?”禅师说:“这当然不一样 , 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 , 睡觉的时候也想着别的事情 , 导致经常做梦 。 而我不一样 , 睡觉的时候不做梦 , 睡得安稳 , 吃饭的时候踏踏实实吃饭 , 这都是与众不同 。 ”太多的人总是追求表面的繁华 , 甚至产生千般妄想 , 让自己的思维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中 , 这样的人生并没有真正的丰富 。 只有把心融入世界 , 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 , 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 这叫做明心见性 , 也叫做平常心 。 总之 , 这一切修养的都是“心体本源” , 只有端正自己的“心体本源”之后 , 外在才有一种丰富 , 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自己该怎么活着 。 内心的丰富 , 能成就人生的厚重感 , 内心有一种富足 , 才是人生真正的自由 。 国学文化《菜根谭》之中说这样一句话:夸逞功业 , 炫耀文章 , 皆是靠外物做人 。 不知心体莹然 , 本来不失 , 即无寸功只字 , 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夸耀自己的功业 , 炫耀自己所写的文章 , 这些都是依靠外来事物做人 , 但是殊不知 , 只要保持心地的干净洁白 , 不失自然的本性 , 即便是没有半点功业 , 没有片纸的文章 , 也可以堂堂正正的去做人 。 修养自己内心纯正的本性 , 才是做人最好的一个方式 。 所以那些好名好利 , 喜好繁华的思维 , 其实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大障碍 , 摒弃了这样一种去思维之后 , 恢复内心的淳朴 , 干净一切向内心去追逐 , 这便是”心体本源“的境界 。 那么 , 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呢?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 ,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 , 个人阅历不同 , 因此 , 我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 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主观的 , 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 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 , 能够丰富我们的世界观 , 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一些 。 你的思想境界 , 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 多读书 , 读书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好方法 , 通过读书能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 读不同的书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 英国作家培根说过 , 读史使人明智 , 读诗使人灵秀 , 数学使人周密 , 科学使人深刻 , 伦理学使人庄重 ,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等 。 由此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 学会思考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 我们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而不停忙碌着 。 每天日复一日着同样的工作 , 生活像流水线一样 , 我们在中间快速的穿梭着 , 时间长了 , 人就会变得麻木起来 。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 每天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 才能有所收获 。 学会和优秀的人接触 ,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和什么样的在一起 , 久而久之 , 自己也能够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 由此可见 , 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 只有主动和优秀的人接触 , 才能让自己也变得更加优秀 。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 , 只有改变我们自己 。 你的思想境界 , 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 学会让自己更加理性 , 在进入社会之前 , 我们总是会以想象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 等到我们进入社会的时候 , 我们才会发现 , 其实很多东西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 现实社会是残酷的 ,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以后才会成长起来 , 才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 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 由于我们的性格不同 , 兴趣爱好不同等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和交友圈子 。 不同的圈子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 , 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因此 , 只有走出自己的圈子 , 才能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 走出圈子才能走出自己的局限性 。 人生最大的成长乐趣不是“吃饱了没事而干” , 而是吃满了之后有一系列的事情等着去做 , 甚至是在未能吃饱的情况下要为各种追求而努力奋斗 , 比如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进步时期的革命者、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 , 他们都在为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 生活就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心中期待的那个目标、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小挫折 , 让自己前行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稳健 。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 车头是带动火车前行最直接的动力展现 , 其实在火车头的前方还有一个动力源头 , 那就是下一个站点 。 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的成长目标就是生命之中的精神站点 , 是它指引我们奋力向前进、给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全新成长目标 。 物质生活被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满足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 人类生活总是在不断的追求更好 , 也就是人在生活上的追求总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 物质生活是能够被感知的 , 在特定时期、地域其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巨大 , 比较容易被满足 , 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则是永无止境的 , 文化精神领域的哲学、宗教、科幻、神话等都充满无尽的遐想 , 而且这些遐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社会生产、生活 。 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基础;精神是人类社会所特有、指引社会生活的综合意志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物质指引方向 。 在人类社会中物质是基石 , 精神是灵魂 , 只有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之时 , 社会才能更好的和谐共生 , 并最终达成人人心心相惜的命运共同体 。 不断地反思自己 ,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 都说每天人有三迷 ,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 造成一些失误 。 因此 , 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 , 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 每天反思一点点 , 每天就能进步一点点 。 你的思想境界 , 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 学会换位思考 , 当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 , 我们总是会先从别人的身上找问题 , 而忽视了自身的问题 , 结果就会造成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 其实 , 当问题出现时 , 不是要先则怪谁 , 而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有时候 , 学会换位思考 , 多一点理解 , 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 思想境界决定人生的格局 ,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以后的生活方式 。 思想境界的高低 , 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格局 。 共勉!作者:青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