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古时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寓意着什么呢?

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都还保留有以前的传统习俗,例如“摔瓦盆”就是一个。很多农村地区在举行丧事时,都会有“摔瓦盆”这样一个环节。
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而且还存在浪费资源的行为,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现在大多人都生活在城市,对一些农村保留下来的习俗都不屑一顾。
但是这些习俗却代表了他们的美好祝愿,“摔瓦盆”便是如此,寄托了子女对已逝亲人的美好祝愿。那这“摔瓦盆”是如何兴起的呢?又有着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寓意|古时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寓意着什么呢?
文章插图
图片:摔瓦盆剧照
首先我们来说说“摔瓦盆”的起源,其实在民间共有两种说法,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按照以前的说法,人去世之后要魂归黄泉,走完了黄泉路后,会踏上奈何桥,然后到望乡台去看一眼最后的故乡。这一眼过后,之前的那些爱恨情仇就通通消失,成为过眼云烟,逝者将不再受到情感的拘束。
随后抵达阴曹地府,在这里逝者的灵魂需要接受九殿阎罗的审讯等,最后由他们决定逝者应堕入地狱不得轮回,还是能够重新投胎等。在离开阎罗殿之后,等待着的便是孟婆庄。
这位孟婆,大家都在各种传说中听到过,负责“由阴转阳”的事情。每个灵魂在投胎前都要喝上一碗“孟婆汤”,来忘却生前的一切事,因此这汤也被称为“迷魂汤”。
为了不让逝者误饮“孟婆汤”,所以会准备一个盆底有漏洞的瓦盆。目的是把这迷魂汤给漏掉,以免逝者忘记了阳世间的亲人,“摔瓦盆”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寓意|古时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寓意着什么呢?
文章插图
图片:孟婆给灵魂递上“孟婆汤”剧照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读书人,我们暂且叫他老王吧,老王娶了媳妇不久便有了儿子小王。不幸的是老王媳妇没多久便病逝了。老王虽然悲痛万分,但是为了照顾儿子就又娶了个媳妇。
这个新媳妇待小王视为己出,如亲生般的对待他。等到小王长到三岁之时,老王也去世了,只剩下这媳妇与小王相依为命。
本来这个家庭就不富裕,现在家里的顶梁柱却倒下,就更加难以支撑了。不过小王的继母仍旧咬牙坚持,没有改嫁也没有抛弃小王。
 寓意|古时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寓意着什么呢?
文章插图
图片:继母没有抛弃小王剧照
从这以后,继母开始挑起重担,每日辛劳。有时外出买些枣子梨的就放在床边的一个盆里,让小王方便拿着吃。时间一久,小王也习惯了,一饿就知道到盆里拿吃的。
小王长大后很有上进心,也考取了功名。但是小王还是改不掉到盆里拿零食的习惯,从小到大,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后来继母生了重病,一个月后便去世了。
小王伤心过度,一看到曾经那个装满零食的盆,就想到待他如亲儿子的继母,不免悲从心来。后来周边邻居便商量把这盆摔了,免得小王天天睹物思人。
在小王继母去世的第三天,小王跪在棺材前顶着盆痛苦不已,众人便抢过盆给摔碎了。
从这时起,“摔盆”便被当做是孝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在摔之前孝子是顶着盆的,所以也叫做“顶盆”,慢慢的这种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寓意|古时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寓意着什么呢?
文章插图
图片:孝子顶着盆蜡画照
在不同的地方,“摔瓦盆”习俗也有着些许差异。摔瓦盆也被称为“摔老盆”,因为在一些地方,人们认为人去世之后说“死了”不吉利,会用“老了”来代替。
而摔的盆也有吉祥的寓意,被称为“吉祥盆”等。这个盆也不是随便找一个就可以,而是大有讲究的。一般都要专门到集市上购买一个新的,旧的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盆的大小尺寸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普通的盆。通常直径大约在六寸,底部还挖得有一个小圆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