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文章插图
一、“锡者何?赐也”,锡,在先秦作为“赐”的通用字使用,与之同音,所以“九锡”也可称为“九赐”。在我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因此“九锡”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给予大臣规格最高的一种赏赐。
文章插图
九锡一共有九件东西: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配上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之;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配套赤舄,能安民者赐之;三曰乐县,亦作“乐悬”,指定音、校音器具,也就是悬挂的钟磬类乐器,使民和乐者赐之;四曰朱户,指朱红色的大门,民众多者赐之;五曰纳陛,能进善者赐之;六曰虎贲,本为西周锐士称谓,后逐步演变为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禁卫军,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能退恶者赐之;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义者赐之;八曰斧钺,古代曾为一种作战武器,后来因杀伤力不足退出战场,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并逐步演变为军权和统治权的最高象征,能诛有罪者赐之;九曰秬鬯,其中鬯为我国古酒之一,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有郁鬯者,筑郁金之草而煮之,以和秬黍之酒”
文章插图
二、篡位工具,王莽受锡起先九赐不过是一个荣誉象征,很多皇帝并不傻,不可能让你达到无赏可赐的地步,封赏都是小心翼翼的,真到了加九锡那一步,也不会一股脑都给你,而是根据你对应的荣誉单独赐给你其中一件或几件,而臣子会心怀感激收下这份殊荣,并没有因此心生不臣之意。汉武帝首先议论过“九锡”之礼,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汉武帝议论“九锡”,是因为要广罗天下人才,“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
文章插图
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国创始人曹操受封为魏公,受九锡,建魏国,因为这番“谋反”的象征,曹操还和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荀彧反目。而曹操之子曹丕对汉献帝可没有什么好脸色,他并没有打算像父亲那样以汉室臣子的身份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而是直接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立为皇帝。在此之后,两晋、南北朝大臣谋夺帝位者,都参照两人,先加九锡,再谋帝位。
文章插图
曹魏三朝元老司马懿授九锡、其子司马昭也被魏元帝曹奂授九锡,而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可谓是风水轮流转。后来的臣子们大多在加九锡后不怀好意,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文章插图
出于永无止境的野心,篡位者都认为加九赐乃以承天命之意,于是原本象征着人臣最高荣誉的九锡,成为了登临帝位的踏板。抛下华丽的传说,九锡也不过是平常物件,只不过受到有心的宣扬,而成为篡权夺位的工具。和曹操曹丕处于同一时期的诸葛亮就义正言辞拒绝了九锡,“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令皇帝闻之色变、大臣惶惶不安的九锡,只不过是世人追名逐利的牺牲品而已。
推荐阅读
- 西游记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版本,为何有些字数62万有些才7万
- 古代谶言的神秘之处, 或多或少有些顺势而为的味道
- 王昌龄的一首唯美送别诗,虽然有些冷门,却不失为一首千古绝唱
- 为何尤三姐自杀后,柳湘莲才追悔莫及,甚至因此而出家?
- 法国博物馆展出一组晚清彩照,格格妆容有些辣眼,电视剧也拍不出
- 《水浒传》晁盖为什么不传位给宋江有些人他到临终前才看明白
- 隋唐|隋末十八路反王都有些谁,人品怎么样?专家:没几个好人
- 内衣|古代女子的内衣有些啥?别以为只有小肚兜,还有这些讲究呢!
- 古代女子的内衣有些啥?别以为只有小肚兜,还有这些讲究呢!
- 看一眼就忘不了的平面广告,有些产品真让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