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乡的村子都是靠着做啥产业走向致富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我们村子是靠鹰嘴桃走出贫穷的。在那之前,我们村子砍过杉木、种过香菇、种过柑橘李子、下深深的井挖过矿、更苦一点的还有炸石(高危行业,闹出过人命)……
做过一大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都没赚来什么钱。
所以后来还是回归果园。
试着种鹰嘴桃。



作为一种嫁接的果木。
鹰嘴桃的主要母本就有毛桃树。
毛桃的味道非常苦,这种桃果从小我们就不爱吃——一种当地常见的水果,却连贪吃的小孩都不乐意去碰碰,可以想象它的味道有多差。更让人震惊的是,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桃,得到嫁接后,味道翻天覆地,出来的鹰嘴桃清甜如蜜,竟然久吃不腻。
从90年开始。
从最初整个县城唯独两个村子开始种。
最初几年没有明显的市场。
卖桃子要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县城买。
我爷爷奶奶那一辈,常常在桃忙时节(对应节气是小暑到大暑,大概20天左右的产期),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带着桃子赶去县城,车上都是种桃的乡民,打着一连串的哈欠。
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打出地方的名气。
标志之一,就是有了自己的桃果市场。
从前是我们去找客户,要运去县城,现在至少是有客人、批发商到地方来看、到果园去买、到桃果市场去收购。这一来一去一进一出,不容易,起码当地的桃农们可以多睡几个钟,省心多了。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不知道,我老妈是做医生的,她说,往年摘桃时,很多人都提早十来天挂点滴,打葡萄糖。
干嘛呢?
提前补充能量,怕自己在桃季熬不住。
岭南多暑热,摘桃的时候,天热得很,也真有听过好几个乡民高热下持续劳作导致中暑昏迷的。
市场先是我们村子最早有,跟着是邻近几个村子也开始做自己的市场摊位。我小姑嫁在离家五六公里之外的小村子,最初几年,她常常清晨四五点就跟我姑丈开着拖拉机,把桃子一筐筐运来我们村里的市场,运气好的时候,半个多小时就能买完。运气不好的时候,又或者桃果本身品相比较差时,有时要卖上半天。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鹰嘴桃的大市场起来了,珠三角一带的客商频繁过来采购。这时候,再去卖桃子就相对容易一些,容易脱手。
口碑效应起来后,因为增收明显,起初把种桃卖桃当副业的乡民村民们,渐渐都把它们当成正式的家庭事业来做。



迟至2003年,我就听我们的初中语文老师说,“你们看中村的学生,别的不说,他们的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就比较多。那些家里种了几年桃的,基本上都起了水泥屋,住新房了。整个镇上,最近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他们村,年年都有人在起新屋,一年一变样。以前他们种桃时,多少人看不起,觉得苦,认为没搞头。现在来看,有搞头,大有搞头。”
类似的说法,也在后来的高中生活中,听地理老师(他是我们镇上一户人家的女婿,经常过来看桃园的收成和销路)等人谈起,他们都认为种桃对我们当地村镇的影响很大,鼓了腰包,鼓了生存的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在2006年前后,我们整个县城多个村镇都出现了大批民众自发种桃的热潮,能赚钱,能比在田里拼死拼活混几个子儿获得更好的收益,为什么不呢?



(清晨五六点钟前去桃园摘桃,是桃农的日常,我七月份回家10多天,跟着一起摘桃)以下,是我在今年7月间画和写的一个软文微信广告。
针对自家果园写的。
说来又有些骄傲又有些焦躁。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式的软文。



(鹰嘴桃是一种硬桃,皮相比较青,卖相一般,常常会有客人问我们,桃子熟了吗?)最终效果怎样?
我自己今年接了一百多单,卖出一千多斤的桃子。
其中三十多单就来自它。
有些是自行搜寻关键词的陌生人。
有些是朋友自发安利的他们的朋友。



七月上旬。
我发现我的朋友圈。
已经被河源鹰嘴桃占领了。



种桃很辛苦。
一年收成就在7月的这二十多天。
宣传要不要?
当然要。
我们又不是老干妈。
也惹不来鹅厂的注意。
我们管桃肯下力,也要看天吃饭。
去年一场大水,让我们千百户人家一下回到起点。
当然,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桃子成熟时,还是得专心吆喝。



从源头回看。
我们镇已经种桃三十年了。
起初从古坑、中村开始。



最初跟进的人很少。
那时候种柑放香菇的人明显要多一点。
同时,当时的桃市也不明显。



到97年前后。
第一批种桃的人已经开始赚钱。
在县城里小有名气。受此启发,中村、小水多地乡邻开始涌进。
我家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种桃的。
香港回归那天。
我第一次吃鹰嘴桃,桃子是我三婆家的,他们家已经种了三年多,这时候,桃子开始小规模挂果。桃肉甘甜脆,咬在嘴里,咂咂有声。
这一次尝试,直接刷新了我对桃子的认识。毕竟以往吃的只是毛桃(苦的),油桃(没啥味道),九仙脱核桃(这个味道可以,但还是干不过鹰嘴桃啊)。



十年后。
中村小水的桃市已经明显做起来了。
并先后有了自己的市场。
受此启发,小镇多地也投身果园,大力种植鹰嘴桃。



长年的劳作和学习。
提升了桃农们对桃子的管理技术。
科学地施肥、剪枝、驱虫和疏果。
相关举措延长了桃树的寿命。
便于持续产出美味的桃子。



鹰嘴桃是硬桃。
口感是很甘脆的。
入口有蜜味。
被人戏称为甜过初恋。
拿来消夏解暑。
巴适得很。



现在。
你也不用投身种桃十多二十年了。
只要动动手指下个单。
就能轻松拥有,直面夏天的甘甜。
珠三角一带。
鹰嘴桃从树上到嘴上,只用24个小时。



对于有想法、有客源的同学。
我们提供代理路线。
你可以一边吃着桃子。
一边享受自己的专门佣金。





最后。
软文一般是金主出钱。
号主出力。
而我。
只是个迷你号主,也没有金主。
卖的也是自家果园直销的鹰嘴桃。
所以,这次就自己画画写写专门出个软文。



最后附赠一个无字图。
奥利给。

|我就是生活在村里的,感觉我们村还没有脱贫更别说致富了
一些政策是很好但是落实下来就没那么到位了
村里近几年做了太多面子工程

■我昨天刷新闻的时候,正好看到中国新闻网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英国权威机构莱加顿研究所今年发布2019年《莱加顿繁荣指数报告》指出,10年间,中国赤贫人口由最初总人口的19%,大幅下降至不足1%,“减贫成效显著”。
  可以说放眼全球,中国对扶贫政策倾斜力度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的,同样,人民坚定的脱贫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单凭国家财政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做到上面数据里的结果。扶贫办法千千万,但今天,我只想和大家来聊一聊关于“电商脱贫”的话题。

  一、电商带来了就业机会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商平台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而电商交易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物流”,有了沟通全国又价格低廉的物流网络,商品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被打包好送到客户手中,而商品的生产地点也不再被距离所限制,工厂可以被设置在任何地方。
  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大多都有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等特点,在那里,人力成本、生产成本、仓储成本普遍较低,是非常理想的工厂建设基地,同时,工厂也会给当地增加许多就业岗位,等于间接地拉高了当地人的收入水平。

  二、电商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的互联网,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来说可能还是个十分稀罕的物件。而电商平台和工厂的进驻,会迅速把互联网络铺设到这些地方,让互联网的触角伸长、扎深。并且,随着5G时代的来临,铺设网络线路和带宽成本必会继续降低,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让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正如某电商平台的经典广告——一位大爷说以前桃子要拉到市场上卖,现在只要在网上就能卖。不同于传统的线下交易,电子商务的数字化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三、经营网店或将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上半年被迫因疫情宅家,“直播带货”这一新奇的销售方式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的视野,甚至连政府高官、央视主持人等也纷纷相应号召进行了“销售直播”,让很大一部分滞销产品成功售出,也让很多从前闻所未闻的的贫产品成为“网红”,有了变现的可能。可以说,如果没有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和强大的电商平台做支撑、没有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恐怕无法在被疫情影响的全球性经济低迷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2020年GDP仍在正增长的国家。

  综上所述,我认为“电商脱贫”的方式是欠发达地区贫困县能够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家之言,若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我的老家四川眉山,是全国不知火(也叫丑柑/丑八怪)主要产地之一。



(我抓拍到的丑柑,丑萌丑萌的)
一般不知火销售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本地的企业从果农们手中收购,然后发到全国各个批发市场或者电商平台;二是外地老板每年到眉山从果农手里收购;三就是果农或企业自己想办法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在电商还没有进农村之前,果农些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销售,果子成熟时一边自己拿到场镇上卖,一边等着外地老板来收购,市场不稳定,价格也忽高忽低,怎么把果子尽快卖完也是果农们很忧虑的事情。







(老家不知火成熟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上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支持下,农村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商物流企业,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电商销售成为后起之秀。电商进入农村后,不仅帮助果农们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销量和价格,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还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果子成熟后帮人下果子、装捡等一天可收入几百元,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还可以做电商,自产自销。
同时互联网也提高了四川不知火品牌的知名度,通过线上平台了解不知火,进而发展到线下大宗订单,也是近年来不知火新型销售模式之一。另外,电商市场的日益完善,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果农在树上现摘现发,使得不知火到消费者手里只需要两到三天,能够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实惠的农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