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拥有学霸那种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四 )


◆“反馈时间”:归纳、总结、调整、计划
完整的低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反馈时间”。例如晚自习下课到家后,学生的精神状态已经比较差,不适合进行高强度深入的学习,但或许距离睡觉还有大约4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
"反馈时间"适合进行对白天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错题的分析与归纳、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思考下一阶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积累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积累时间”。例如每天早晨上学路上,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较好,但由于通勤途中时间非常碎片化(通常在家长的车上、地铁上、公交上),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积累时间”,适合进行与记忆和积累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
将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能够更好地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
例如睡前的30分钟,时间较短: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积累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积累、背诵、记忆单词/古诗词/文综知识点;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即进入“疲顿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练字(临摹)、摘抄素材、听英语新闻或听力录音。例如在家晚自习,时间相对完整: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黄金时间”,可以进行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比如白天运动过量,或是经历了高强度考试),即进入“反馈时间”,可以进行思考、归纳、整理。
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黄金时间”才适合学习,每天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一些细枝末节或是精神萎靡的时间当中。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得这样挤才会有。
不饱食于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抱朴子》,葛洪(东晋)
---------------------------------------
效率为王|如何提高效率?一天当中,完整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如果碎片化时间过多或是精神状态长时间欠佳都是有问题的,前者说明时间规划有大问题,后者说明身体状况跟不上学习进度。以下主要讲三点:专注一件事、万事开头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专注一件事
很多人认为同时进行多任务能够提高效率,事实上,这只适用于少数简单而琐碎的事务。对于高强度的学习而言,应当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专注同一件事。
如果让一个人左手画圆的同时,右手画方,他会不自觉地“一段圆、一段方”交错进行,看似“同时画圆画方”,实际上不过是“圆方交替”的一个过程。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实际上是不过是在不同的单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不仅如此,对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说,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不同的任务也会相互干扰,注意力被不断的切换所分散。事实上,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高效的完整时间是学习的“黄金时间”,而多任务同时进行实际上把一块完整的时间人为地分割成碎片化的时间,使得效率反而下降了。当一个人越来越习惯多任务同时进行的时候,他也越难在一件复杂的事情上集中精力,很多时间就被无端地浪费掉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基于同样的理由,一些学生在大段学习当中容易分心走神,使得时间单元的完整性被破坏,效率降低。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不会受到无关的因素干扰。零食、水果、小说、电视和电脑都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在学习的环境中。此外,尽量保证自己的学习区域、书房、书桌干净整洁。
◇第二,将学习区域尽可能与生活区域、娱乐区域保持相对独立。一个独立的学习区域能够保证自己不容易轻易过渡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即便短时间的脱离学习状态,也能够较快速地回到学习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假期,一些学生也习惯到图书馆、学校的自习室学习。
◇最后,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计划本),学习单元结束后尽快去处理。
◆万事开头难
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任务,比如背单词、总结生物课本知识点、坚持锻炼减肥等。每当面临相对复杂和枯燥的任务时,就更容易被其它诱惑所干扰。
避免拖延的办法,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但更进一步,需要拒绝等待。很多人喜欢等到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有时不过是心理节点)再开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还剩一小时作业也写不完,不如等到明天早晨再做”、“月底考试,考前一周再复习”、“等放暑假,我就能好好补英语了”。
决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标准,永远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短期的和长期的、现实的和心理上的价值,一拖再拖或是总要等到某一个特定时间点再开始,只能说明这件事情在你的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惰怠、抗拒和逃避现实,让开始一件事情变得异常困难。如果一件事情足够重要,那么完成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
至少,迈过最初的这个门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些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到晚上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嗜睡的疲劳期,不能长久地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除了精细化地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考虑如何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使得自己能够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当中保证效率。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休息、饮食、运动。
◇休息规律
第一,保证最少的睡眠时间。长期来看,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下,每天至少应当保证6小时的睡眠。即便到了高三,“6点30分起,12点钟睡”的作息并不难保证。
第二,作息应当尽可能规律。周末不必赖床、考前不必熬夜或者特意早睡,尽可能让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化。因为对于身体来说,每一次的调整作息都要耗费额外的精力,想想周末赖床过后起不来的周一和考前特意早睡反而失眠的经历就明白了。
第三,午间休息。午间休息并不完全不等于睡午觉,而是说在午间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午睡、闭目养神、冥思),或是选择低强度的学习(比如阅读课外书、练字)。对于没有午睡习惯的学生,没有必要为了休息而去休息。
第四,周期性计划性的放松。在完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如月考、质检)后,在开始下一个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之前,可以有计划性给自己一段时间的放松。但放松不等同于放纵,如果“放松”过后身体更加疲劳,则需要调整放松方式。
◇饮食均衡
饮食构成了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摄入,保证高效率的脑力或体力劳动。饮食方面其实非常简单,即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一方面三餐规律,避免不吃早饭/晚饭,避免过饱/过饥,在夜间可以选择一些方便消化的粥、汤、羹、牛奶、水果等;另一方面需要摄入各种营养,避免营养单一化的饮食。
◇运动锻炼
运动本身虽然是消耗能量的,但是保持规律性的运动能够激发身体活力(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抗压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课间休息时候踢毽子、打羽毛球,晚自习下课5分钟的慢跑,既不花时间也能保持身体的活跃机能。即便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经过1~2星期的慢跑也能够很快感受到精神状况的好转。
归根结底,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能够减少精力的消耗。
以上。

■1.
坏人用枪指着男主的老母,跟男主说:你要是一天不学习十几个小时,我就崩了你老母。男主不小心中了坏人的毒,坏人对他说:这种毒需要每天服一粒解药才能让你活下去,你一天要是不学习十几个小时,我就不给你解药了。除非你不在乎你老母的死活,除非你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否则别说十几个小时,让你通宵都可以。
因为你别无选择。
2.
高考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根独木桥,只有把竞争者挤掉,你才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初中生,高中生,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难道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吗?
高考在这里就是那个“坏人”,它威胁你的另一种“死亡”:梦想的死亡,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学,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你这十几年的努力白费了。
如果高考成了你唯一的选择,那么你一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自然是别无选择。我想任何一位奋斗在前线的高三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会冷笑的: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这哪是学霸的专属啊!我们都这样!
高三的学生争分夺秒,到食堂去还是跑着呢,看着对手拼命努力学习都感觉压力重重呢,晚上在寝室还继续背英语单词呢,睡到被窝下还用手电筒继续看书呢,早上四五点钟起来背书的人大有人在呢。
他们何止十几个小时,他们恨不得几十个小时。

3.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拼劲?
难道我们每个经过高考的人都忘了吗?
因为那个高考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啦!(我在本题下想要小小的对现在上盛行的“低刺激论”,抱持一些异议。注意:并不是针对具体个人,我只是说,用那个理论来解释这个题目,尚有欠缺)
为了高考很多人放弃恋爱,为了高考很多人放弃娱乐——不是因为恋爱给你的“刺激”没有学习多、不是因为娱乐给你“低刺激水平”——是因为他妈的高考太重要了!
我为了我的高考,我还跟你谈什么狗屁刺激——那东西对则对矣,但是不治其根本。如果我们整天想着这个东西“低刺激”,那东西“高刺激”,权衡来权衡去,选择这个放弃那个,如此的纠结,还容易反复。
放心吧,你是学不好的。
一个习惯了荒淫无度的嫖客,就算你把妓院封了,他也照样会想心思去嫖其他人。再则说,吸过毒的人再想戒毒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便是烟瘾患者想要戒掉,也并非易事。
你只是不抽“烟”而已,而现实中的“烟”又何尝无处不在——游戏、、微博、微信……把这些东西关掉就好了吗?你承认你内心的那个魔障没有不时的翻涌吗?这种环境就能避掉吗?图书馆没有人玩手机、电脑吗?图书馆哪怕一个只有人在玩手机,你都会条件反射性的会猜想他们在玩什么,于是你心中的魔障再次被唤起。
这样学习效率能高吗?
行为上你确实可以戒掉某些刺激,但防不了心中的痒。

4.
可以让你独处一室,去掉所有的“高刺激”物,面前只有一本教材,让你“无聊到想要学习”——这对于所谓“低刺激论者”,算是理想环境了吧?
如果里面关的是你,你真的会无聊到想要学习吗?你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就算是最高刺激物了,所以你会去学习?没错的,但如果真从“刺激强度”排序的角度来看,你永远可以找到比学习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在课本上画画,比如在课本上写小说、写日记,比如把书撕了折成纸飞机、千纸鹤……而我一般会睡觉----这种情况有没有?去看看大学课堂吧,老师不让玩手机的时候,他们宁愿盯着老师的眉毛看一节课也不愿意去学习。
当你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在一个选项权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就只是其中一个用来填补时间空白的选项,就算是在一个屋子只剩下课本的情况下,我也可以用课本去画画、在上面写小说、写日记……
就算我真的去看那个课本,我也只是把他当做消遣的读物——我并没有当它是学习!

5.
因为你并没有想清楚学这个有什么用,学这个干什么。如果你这个想通了,你就会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去纠结什么是低刺激、高刺激。
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学习——强调的是「有助于」,它只是一个「帮力」。同样,远离高刺激的环境适应的环境,适应低刺激环境,我们也只能是说这样「有助于」学习。
我们会问莫扎特的音乐对这个学习有好处的「有助于」有多少,同样我们也会问,适应低刺激环境对于学习的这个「有助于」到底有多少?
它能够让你维持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吗?
6.
然后我们问,学霸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难道是因为他适应了低刺激环境?
请你去看看那些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的学霸都在干什么。他们是为了取得高分呀,他们为了出国呀,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学职业考试呀,他们为了研究做出贡献呀,有的还为了爱情呀。
每一个高中生每天习以为常的学习十几个小时,他们有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为了高考!
考高分、出国、职业考试、贡献、爱情……这些东西在威胁着他们的某种「死亡」:
考高分:分数如果考不高,那么他的大学毕业竞争力就弱——这个威胁他的职业死亡。出国——可能外国那边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他不能通过绩点顺利出国,那么那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无缘了——说到底同样威胁职业死亡。职业考试、贡献——也是威胁职业死亡。爱情——如果成绩不好,不能考上女神的学校,很可能会失去女神——这威胁这他的心理死亡。你不学习,我就杀了你老母——这威胁生命死亡。我们不是小孩子了,我们不是根据刺激多少来做事——虽然刺激的多少确实是影响我们做事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