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看出一个人有数学天赋

说一个身边同学的例子。高中他坐我后面,高一入学前他学完了所有的高中数学课程,从来没听过高中的数学课。然而我们平时并不怎么问他题,因为他的思路跳的太快,而且也不按老师传统的套路走,只是有时候老师不会的题也会来问他。高中开始他喜欢上了搞数学竞赛,搞了搞拿了省数学竞赛的第一名,放弃了保送清北,选择了中科大的华罗庚班。
上了大学看他的状态是比之前更努力了,参加了丘成桐数学竞赛,拿到了个人和团队的双向金牌,这个奖项的分量应该内行的人都很清楚。大四期间他来中科院数学所跟随席南华院士从事毕设论文的写作,当时碰巧自己提前来所里学习,那段时间和他接触较多。他那时在准备托福考试,拿到了斯坦福等各种名校的offer
最后他还是去了法国一所数学非常厉害的名校,看他平时接触到的大佬中不乏P神这个级别的,还在人民大会堂领取过某数学奖,简直是各种膜拜。
曾经我问他为啥不转向金融等应用数学领域,但他坚定地要走基础数学的研究道路,不追求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这也是我切身接触到的科学家。而且每次和他聊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在说自己和恽神等人的差距是一天一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也在此祝愿他能在自己热爱的数学领域中取得一番成就,向菲尔兹奖前进!
PS:翻了下他的朋友圈,随手贴下大神的皂片







|高中一同学,
高一题简单的时候,我每次数学考试一直在145上下浮动,他一直在149上下浮动,我觉着他数学是比我好点。
高二题开始变难了,我每次数学考试一直在140上下浮动,他依然在149上下浮动,我感觉有点追不上了。
高三开始做模拟题(校模拟题故意出的偏难),我数学开始在135上下浮动,他还是在149上下浮动……
后来有一次年级考试,印象非常深刻,数学卷子出的难的离谱,我最后时间不够居然都没写完,据说年级将近90%的人不及格(\u0026lt;90分),我也只考了可怜的110分,结果那哥们依然悠闲地在149上下浮动……(他那次考了148)


最新消息:这个学生目前读初三,因为在高中奥赛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签约,将来不出现意外的话,必读清华。
我老婆的一个男学生。一年级就发现这孩子性格比较野,脑袋里古灵精怪,不是乖乖学生。经常在我面前抱怨这孩子令人头痛。后来听说他四年级的时候,就疯狂地爱上了奥数。我长期教奥数,无论怎样教,班上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学懂,另一半就是打酱油。就算是专门的奥数班上,也只有大半的学生掌握比较好,剩下的打酱油。无论好与不好,说起做题都是头痛的。这个学生居然酷爱奥数?真是反人类啊。他下课没事就做奥数,那本举一反三我教一年,他几个月就自己做完了。然后他开始做下一个年级的奥数……五年级,他转走了,但是他还是对我老婆有着深厚的师生感情,每学期要在QQ上汇报最近的动态。现在他读初中,参加初中的奥数竞赛全国一等奖。请注意,前方高能。
他在读初中的同时参加高中的奥数竞赛,还是全国一等奖。

补充一个。我干儿子的同学兼好基友,我不是很熟。读小学三年级。
有一天他和干儿子到我家来玩,当时我家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补课,分数应用题,三年级初期根本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储备,连分数是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用分数的乘除法关系解决问题了。
那个六年级学生是个差生,不会做,我很详细地给她讲了思路和做法。那个三年级的孩子就在一边跟着听,然后我出了几道类似的稍有变化的题给她做。
一会儿那个三年级的孩子过来悄悄对我说,她又做错了。我一检查果然……
这是跨越三个大等级的秒杀啊。
后来高中时,那个孩子疯狂迷上了游戏,成绩不怎么样。
天才就此陨落。

■谢邀,说实话我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个自认为没啥数学天赋的人,我人生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自认为很有数学天赋,回头看我觉得自己蠢到地板底下去了。不只是我,和我一起学习的数学系同学也少有认为自己天赋异禀的人,的确有几个,不过大家都把他们当笑话,因为他们连考试都考不过,有一个认为哥德巴赫猜想很简单的人现在早就不做数学,跑到一个某不知名大学读工科博士去了。相反,我一个在牛津读数学博士的师弟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还觉得我有天赋,弄得我不好意思。其实,我只是比他多学了一段时间而已。
自然这种“自认为”是不靠谱的,往往只能看出自信心或者说自负程度而已。那就只能看实绩了,能不能拿奖,做出了什么程度的工作是最直接的。可惜隔行如隔山,除了同行,其他人就不好评价了。毕竟,只看影响因子是不太公正的。有点粗暴,但是还算公正的就是看你在本方向的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多少高引用文章了。好可惜,这没有n年是看不出来的。至少本科生很难纳入这个体系看待。
以我的人生经验来看,那些长期纠结天赋问题的人会很快放弃数学。因为他们其实不是喜欢数学,只是喜欢“数学好”带来的光辉和荣誉。他们小时候往往数学不错,是那种不怎么努力就不错的那种,于是就觉得自己有天赋,觉得数学是简单享受荣誉的捷径。然后,他们被现实打脸啪啪啪,发现原来高水平的数学不简单。于是他们需要一个借口让自己放弃,天赋自然是最好的借口了。他们非常害怕努力之后失败带来的屈辱感,放弃是逃避失败最好的方法了。放弃之后,回头还能嘲笑一下还在坚持的人。但是,热爱一件事不是这样的,热爱不是喜欢它给你的光环而是喜欢它本身,你得觉得数学好玩才行。如果你真的爱了,就算一生做不出自己满意的工作,起码你做了你喜欢的事情,这件事本身就是少有人享受的殊荣。
我本科的代数老师上课的时候永远精神抖擞,70多岁的人连讲两个小时还是不知疲倦。我非常佩服他,不是佩服他的体力,而是到了70了,他讲着基础的代数知识依然像一个孩子一样两眼放光。这种赤子之爱才是我佩服的。
只是想享受光环的人啊,我劝你们还是玩个氪金的游戏,冲个钱,然后在里面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不是更加容易吗?何必跑到数学这条注定的荆棘之路上凑热闹呢?

PS:我越来越觉得喜欢解题和喜欢数学其实是两回事,虽然很多人两者兼备。因为解题以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经常是越简便越好,但是喜欢数学更多的是以深刻的理解和创作为目的,越创新越深刻越好。

■这么说吧,如果某人21岁之前能100%理解历史上一位数学家在21岁之前创建的理论,就可以称此人有数学天赋了。那位数学家叫EvaristeGalois抖机灵一答,莫要太严肃讨论。
■觉得自己或者某个朋友亲人有数学天赋的人八九成指的是初高中数学,后来不进数学领域,没见识过真正的高山所以没有心存敬畏。以我接触过和了解过的真正学数学的人,基本上都觉得自己非常普通,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普通,然而在他们最擅长的数学面前就觉得自己真是普通人。大家都是普通人,就很排斥强调天赋,总得觉得自己努力更重要着。以研究数学的标准而言,真正的天才样本量太少,轮不到你总结什么共性特征。这个问题下什么算数好,习惯用笔画输入法的回答,实在是可笑。
■内子,一个文科生,在某老牌数学名校,大一混公共课微积分,写写作业考考试……某天老师说,你参加个数学竞赛吧,然后你转系吧!内子:???我作业都正常做了……老师不要开玩笑,我上课也没睡觉啊……老师:不学数学可惜了……学吧!内子:老师我懒,你放过我……老师:好吧ヽ( ̄д ̄;)ノ内子:老师你咋想让我学数学的?老师:……其实考试我出错题了,后半页根本没讲过……全班就你做出来了内子:喵喵喵?老师你出的不是例题?老师:我说让你学数学吧……
■我是一个非常蠢笨的人,没有任何天赋,底子差,小时候脑袋经常被打。但我喜欢数学的逻辑美感,没有任何其他学科能够满足我的这种审美。再加上我是个受虐狂,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原来也能看懂并且理解这些东西了,并且爱上了它们。现在,这些东西就跟音乐,琴与舞蹈一样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现代几何学:方法与应用》(第一卷)以至于我这个从小数学就不太好的人,被导师劝着说:“你数学这么好,跟我来读计量经济学吧!”
我内心:“计量经济学那也能叫数学吗?”
so说我数学好的人,一定不是搞数学的,哈哈哈哈哈嗝



【咋样看出一个人有数学天赋】
■在小学生眼里,加减乘除就是数学。在初中生眼里,加减乘除是算术,二次函数是数学。在高中生眼里,二次函数是算术,高考压轴数列题是数学。在大学生眼里,高考压轴数列题是算术,微积分是数学。在高中竞赛生眼里,高考压轴数列题是算术,柯西不等式是数学。在高中精英竞赛生眼里,柯西不等式是算术,IMO是数学。在数学系精英本科生眼里,微积分是算术,IMO是厉害一点的算术,至少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才是数学入门。在数学工作者眼里,以上都是算术,而自己站在数学的山脚。因此,我们首先定义什么是数学,才能定义什么是数学天赋。不然大家比来比去,不过就是小学口算比赛前三名而已。
■是我初中,高中的学长,大我一届,初中就在九年级时听物理老师说起过他,说她去年教的班那学生对数学痴迷,别人做题累了都是玩一玩,唠嗑,他是掏出本高数,这是他的放松方式。
物理老师说和他聊过,他说特喜欢数学,就是乐在其中的感觉,以后也一定要做数学研究。
学长的老爹老妈好像都是鞍师还是科大的教授。
然后高中也是成绩前列,最后去了清华还是北大忘记了。
只听说过这个人,在高中也见过这个人,但是没聊过天,他也不认识我。但是我们这届有个同学也在初中听他们班老师说过这个人,所以特崇拜他,高中时就跟这学长成为了朋友,听他说,这学长大二也不大三的时候申请了巴黎高师,然后就直接出国继续数学深造了,是不是直博就没再细问了。
学长的名字叫,夏铭辰,各位清北大佬,一中校友也许会有认识的
也是从这人身上我才第一次见到原来真的他妈有学痴这一物种,以研究为乐的那种人,或许这种人以后会成为民族的脊梁吧,也只有这种人有资格成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