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接生婆打我是为了伟大的事业,对伟大!
苏格拉底方法所谓"苏格拉底方法" , 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 , 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 , 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 , 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 , 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 , 在这个对话中 , 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 , 正义归于一行 , 非正义归于另一行 。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 , 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 苏格拉底又问 , 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 , 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 苏格拉底反驳道 , 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 , 奴役了敌人 , 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 , 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 , 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 , 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 , 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 苏格拉底又提出 , 在战争中 , 将军为了鼓舞士气 , 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 , 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 , 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 , 而将朋友的剑偷去 , 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 , 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 , 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产婆术(art of midwifery) , 亦译“接生术”、“助产术”, 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 。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 。 通过双方的交谈 , 在问答过程中 , 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 , 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 , 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 正像他母亲费娜瑞特(Phaenarete)是一个产婆 , 自己年老不能生育 , 却能给人接生一样 。
推荐阅读
- 还不知道接生婆拉的是什么呢,给老子打了~
- 老板|老板让会计虚开发票,80后会计听了老板的想法后,直接选择了辞职
- 法官|文明规范司法假如我是当事人——将心比心 服务群众
- 我是种草囤货菌|双11回血红包!每人111元红包,直!接!送!
-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敬礼!”|清水慈善
- 你以为阿里真的在…卖房么
- 平原公子:如何夺回舆论阵地?
- 从妓60年,被抓22次,她却感动了全世界
- 说说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动手打学生!!!
- 刚刚被校长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