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找到了科学依据 | 趣味心理速递
前几天我们收到一则留言 , 写道:“我认识一些一直很快乐的人 , 我觉得和他们是两个世界 。 虽然当我痛苦时 , 他们说他们理解我 , 但我觉得他们说的话总是轻飘飘的 。 我甚至想和他们说:‘不 , 你们不理解 。 ’我是不是多心了?”
我们之前也听到过其他类似的说法 , 认为只有痛苦中的人才能更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 。 也有抑郁症患者朋友曾经说过:“当我病好了后 , 一些过去我能理解的事 , 现在我却没法理解了 。 ”
这种对“积极的人更无法理解痛苦”的感受 , 究竟只是一种错觉 , 还是有现实的依据呢?
本文插图
01.积极的人对痛苦的共情不佳 , 但自我感觉良好
来自斯坦福和耶鲁大学的团队曾经做过实验 , 研究积极情绪与共情能力的关系 。 他们想了解人们的积极情绪会对人们的共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主观的共情评价 , 即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共情能力有多强;
(2)共情准确性 , 即一个人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能有多准确;
(3)情感变化准确性 , 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有多敏锐 。
研究团队们招募了121名参与者 , 并让他们填写问卷 , 测试他们的特质型积极情绪水平 , 该水平越高 , 意味着人们在总体上更偏向于感受到积极情绪 。
此外 , 每位参与者还观看了四个短片 , 分别叙述了强烈消极(父母去世)、一般消极(与房东吵架)、一般积极(夜晚开车穿越沙漠)和强烈积极(女儿拿到奖牌)的场景 。 在观看时 , 参与者需要给影片中叙述者的情绪状态一秒、一秒地打分 , 分数从1(极度消极)到9(极度积极) 。
在看完每个短片后 , 研究人员会询问参与者:你觉得自己在刚才看片的过程中 , 能在多大程度上“想象自己身处叙述者的处境” , 并且能感到自己真的“身处叙事者的位置” 。
此外 , 参与者们也填写了量表 , 评估自己是否具有稳定的共情特质 。 量表主要考察了参与者站在他人角度理解别人情绪和观点的能力 , 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怀有温暖和关怀感的程度 。
本文插图
结果发现 , 特质型积极情绪与主观共情评价呈正相关 。 也就是说 , 如果一个人越是能经常感受到积极情绪 , TA越是会以为自己是个很能共情别人的人 。
然而 , 自我感觉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落差 。 当参与者面对处于强烈消极情绪的叙述者时 , 他们的特质型积极情绪水平越高 , 对他人的共情准确性越是显著下降 。 而对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影片 , 特质型积极情绪并不会对共情能力产生任何效果 , 不会让快乐的人更有能力去共情他人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平时越快乐 , 越是无法理解他人强烈的痛苦 。
不过 , 积极情绪对共情也不是只有害处 。 研究发现 , 积极的人虽然更难以共情他人的强烈痛苦 , 但对别人情绪的好转会略微变得更敏锐 。 (作者吐槽:但想想也挺难受的 , 我很痛苦时候你不理解 , 我心情好点倒是被你发现了= =+)
02.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只对和自己相似的情绪更敏感
研究团队认为 , 情绪一致性理论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积极的人不懂他人的伤悲 , 却能略敏锐地察觉他人情绪在好转 。
情绪一致性理论认为 , 我们对和自己情绪状态一致的信息更敏感 。 因此 , 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中时 , 他们会更倾向于关注、获取和回忆积极的信息 。 相反 , 当积极的人面对和自身状态不一致的信息(即消极情绪、消极信息)时 , 他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 才能“低落”下来 , 去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痛苦之人的处境 。
推荐阅读
- 花友|在湿润的岩石上,看到1种“石苇”,请珍惜,并不是野草,珍贵!
- 柳絮|钓白条有技巧,并不是使用腥饵那么简单,想钓得好这几点尤为重要
- 运势|读书和上班有什么区别,学生思维并不适合职场
- 黑坑|钓鱼选饵并不难,带上这几种饵料,去哪儿钓鱼都有效!
- 运势|财富说来就来,挡也挡不住,生肖牛抓牢财运赚到大钱并不难
- 浇水|养仙客来并不复杂,只要学会了几种方法,就能养得花朵开不停
- 分流|5: 5分流其实并不可怕,早有人探索出职教发展之路,可做前车之鉴
- |魔兽TBC:“三脸”的机制并不难,几个实用小技巧,提高容错率
- |领导对你有这三种安排,并不是认可你,而是欺负老好人
- 黑坑|并不好用的5种渔具,没买的就别买了,越用越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