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月我提了一辆新车 , 这是属于我的第四辆轿车 , 感慨颇多 。 从孩提时代第一次坐轿车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 , 时代变化太快 , 自己经历了太多 , 我觉得应该写一下我和汽车的故事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我的儿童时光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 , 从1950年到1978年 , 中国不仅汽车制造能力非常有限 , 轿车进口数量一年就1000辆左右的水平上 , 1978年以前的北京机动车总量就是几万辆 , 那时的首都是一个相当宁静的首都 。 轿车基本上都是单位领导的配车 , 那时单位轿车司机比单位大领导还牛气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我记事起第一次坐轿车大概是1972年 , 单位领导让父亲送修一台电视(近50年前的北京电视是一个比劳斯莱斯高端奢侈品 , 电视机维修店很稀少) , 派了辆ГАЗ-12 ЗиМ(吉姆)轿车 , 家就在单位附近几百米远 , 父亲顺便把我拉上了 , 这是我开始记事后第一个坐轿车的记忆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上世纪70、80年代北京普通大众出行还是走路、自行车和公交车 , 车迷能接触到的汽车基本上就是公交车了 。 我对北京哪款公交车印象最深刻?是50年代进口的斯柯达706RO、706RTO柴油动力公交车以及8Tr无轨电车 , 尤其是柯达706RO印象极为深刻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到70年代时斯柯达706RO已经用了二十多年 , 虽然外观已经很旧 , 虽然车身油漆已经刷了N多层 , 但是!它们的性能依然非常可观 , 尤其在轻载状态下行驶速度可以完爆当时京华的新公交车 , 而40路公交车车的司机们驾驶风格也很彪悍 , 在柴油机的轰鸣声中呼啸而去的40路公交车给人留下的是太多震撼!捷克斯洛伐克制造名不虚传 。 斯柯达706RO公交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全部退役 , 它们是北京最后退役的捷克斯洛伐克公交车 , 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80年代北京普通百姓出行的速度比今天慢很多 , 骑自行车速度和坐公交车时速都是十几公里、二十几公里左右 , 司机驾驶风格彪悍的公交车以50公里左右的时速飞奔时可以让乘客在噪音和颠簸晃动中享受一下“风驰电掣般”的快感 。 当时我在想 , 时速100公里会是什么样美妙的体验呢?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 , 80年代北京车迷接触的汽车也发生了变化 , 日本和西欧的现代化汽车涌入中国 。 影响中国人概念最大的就是丰田皇冠轿车以及达特桑公爵轿车 , 成为了当时中国豪华车的代名词 。 不仅技术甩东欧以及国产轿车几条街 , 对于专职司机更轻松 , 不用像开东欧车的专职司机那样隔三差五地去打开机器盖子检查和修车 。 在1982年至1988年间 , 老编家的海外亲戚来京旅游 , 这些长辈们知道我喜欢汽车 , 每次出去时拉着我坐出租车 。 80年代中期北京的出租车绝大部分都是进口车 , 我坐过的出租车有丰田皇冠、日产公爵 , 丰田科罗娜以及雪铁龙CX出租车 , 算是我最初接触的西方发达国家轿车 。
汽车资料库|时光如梭我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插图
90年代初 , 中国掀起了新一波汽车进口浪潮 , 我喜欢汽车 , 而自己的另一个优势是英语水平在同龄人中算是不错的 。 我找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进口汽车销售业务员 , 客户是北京的合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自企业 。 这时我才更了解美国的产品和市场行情;原来凯迪拉克在美国已经混得很惨了 ,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轿车已经不是廉价实惠的代名词 , 德国的宝马是一个专注于操控的高端汽车品牌 。 1993年北京卖进口车的业务员基本上都不会开车 , 自然也就根本不知道“操控”、“推背感”和“降档提速”是个什么东西 , 算是一个时代的特色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