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三峡好茶走出国门,助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登顶凤凰山 , 放眼望去 , 无边的绿色格外清新养眼 , 不远处的茶叶加工厂飘来阵阵茶香 , 让人沉醉 。 这里就是重庆市最大的连片高山茶园凤凰茶乡 , 总面积4200余亩 , 其中投产面积3000亩 。
种植标准与国际接轨 , 三峡好茶走出国门
凤凰茶乡位于万州区太安镇凤凰社区 , 这里千沟万壑 , 海拔高度800—1060米 , 常年云雾缭绕 , 润泽萌发 , 最适宜种植高山茶叶 。 明朝一品大员牟仲泰在此开田种茶 , 传说老茶梁为唐朝贡茶产地 , 茶文化底蕴厚重 。 当地村民大多以种茶为生 , 但是由于种植规模小 , 技术落后 , 收入较低 , 很多人都外出打工 。
文章图片
正在晾晒中的有机茶叶(宋春燕 摄)
2016年 , 镇里帮助引进重庆玖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扩建管护千亩茶园 , 新建设施先进的茶叶加工厂 , 引进精品茶生产加工设备 。
抛弃落后的生产技术 , 茶园从2016年开始按欧标EU、美标NOP有机茶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加工 。 100%施用有机肥 , 零使用农药 , 人工物理方法除虫除草 , 远离污染 。
文章图片
茶农为茶树施有机肥(宋春燕 摄)
2019年5月 , 经欧盟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有580项有机指标合格 , 获得欧盟权威有机产品认证机构CERES(瑟瑞斯)颁发的欧盟EU、美国NOP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 被命名为欧美有机茶生产基地 。
茶园生产的老茶梁 三峡银针系列产品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 获中国茶叶协会中茶杯一等奖、重庆市十大渝茶品牌 , 远销欧美 , 享誉巴渝 。
茶产业助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依托茶产业 , 做好茶文章 ,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 家乡富裕了 , 在外打工漂泊的游子也回来了 。
文章图片
村民刘祖德(宋春燕 摄)
今年42岁的刘祖德是土生土长的太安镇人 , 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 , 听闻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 , 他立刻返乡 。 在家门口打工加上分红 , 每年的收入也有三万多 , 更重要的是 , 能够陪伴孩子 , 照顾家庭 。 刘祖德说 , 目前 , 村子里在外打工的人有60%都回来了 。
【三峡|【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三峡好茶走出国门,助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据万州区太安镇镇长刘又铭介绍 , 凤凰社区在积极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后 , 将原段家村集体的茶园按租期70年、每亩1.6万元价格流转到社区 , 社区再与旅游公司签订入股合同 , 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 呈现出农民脱贫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发展的三赢局面 。 社区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0万元 , 社区全体股民每股每年分红2两茶叶实物 , 并解决68人长期务工 , 每年季节务工8000人次 , 其中带动凤凰、法隆等全镇贫困户220户4200人次务工收入37.8万元 。
每年清明前后 , 以踏青体验采茶、品茗三峡银针为主题的凤凰花果山踏青采茶节都会在这里举办 , 众多游客现场游览美丽茶乡 , 学习制茶工艺 , 参与采茶比赛 , 体验采茶乐趣 , 在茶山上聆听山歌对唱 , 尽情品味体验身边的茶乡文化 。
如今 , 凤凰山上20多个大小山丘、九沟十梁 , 处处可见一垄垄茶树 。 闲坐农家 , 一席茶事、一段时光 , 浓郁的茶乡风情 , 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
凤凰茶乡 , 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三峡好茶 , 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 凤凰社区的茶文章 , 已经初见端倪 , 写出了精彩片段 。
推荐阅读
-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湖北荆州:绘就“万里长江 美在荆江”新画卷
- 总书记|总书记与你“话说长江”
- 船舶遇大坝不用减速可直驶而过?
- 加码长江经济带
- 长江|【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泽胜洗舱:保护母亲河
- 长江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
- 长江|“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湖北站启动
- “坡不难航道”能为三峡节省140亿且效率远超船闸
- 习近平|习近平江苏行丨和谐共生 如此长江——走进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 在安徽芜湖,这个村子隐藏了好多“李子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