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不难航道”的隐情

“坡不难”的英文谐音为“problem” , 坡不难航道的设想 , 原理上可行 , 是否能实现还是一个问题 。 笔者认为 , 这设想也许可以称为水利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 很难证明 , 且研究过程中能不断增加认识并收获很多的副产品 。这个猜想不是笔者提出来的 , 笔者在2020年8月20日收到神秘人给我的U盘 , 里面是11万多字42道大题的大考卷 , 涉及到天文、医疗等各领域 , 内容非常超前 。 神秘人说把这U盘交给我代理 , 并为我布置了五道小题作为小考卷 , 五道小题也许蕴藏着五个水利猜想 。 “船舶遇大坝不用减速可直驶而过”就是其中之一 , 就这样十四个字让我打勾还是打叉 。笔者曾在9月4日给媒体写信和打电话说这个U盘的存在 , 可是没有人信 。 笔者曾在9月5日在同学小孩的升学宴上说这个U盘的存在 , 可是没有人感兴趣 。 笔者在10月13日曾发抖音说这个U盘的存在 , 可是没有人懂 。 笔者曾在10月14日在猫眼看人论坛发布《被一个U盘撞了向社会求助信》 , 可是没人回应 。这神秘人是外星人还是穿越来的未来人?为什么要选择我?把我捉弄得走投无路 。 我想 , 只有先研究这五道小题看看有没有价值 , 如果这五道看似简单的水利辩识题其实蕴藏着五个重要的水利猜想 , 那么将引发人们去思考那42道大题的价值 , 甚至研究这个U盘是否真的超出了这个时代 。10月15日我前往江西水利学院见到了水利系系主任 , 即刚支援非洲鲁苏莫瀑布水电站回来的潘博士 , 我讲了船舶不减速直驶过坝的几个方案 , 他十分感兴趣 , 认为它们十分大胆且原理上可行 。在潘博士的鼓励下 , 我把一直想做的一个抽水模型做了出来 , 1.1千瓦的电泵其出水经水管引导从200多个小孔向斜上方喷出 , 如此分布式、接力式 , 敞开式地抽水 , 结果水被抽高了五六厘米 , 且打造了缓缓倒流的水体 。这个模型用来行纸船是没有问题的 , 如果将模型放大十万倍 , 即达到抽水蓄能电站的二十分之一的装机功率 , 那样能行大船吗?仍是个问题 。 但笔者的思维被大大触发了 , 对水分子所组成的群体如何运动、如何传递动能增加了理解 , 从而提出实现让水缓缓倒流的更多方式 。虽向上游喷水 , 其电泵的进水口却可以设在上游 , 让进水口比出水口高 , 这样“负扬程”抽水而更省电 , 可以用泄水推动大水轮再带动小水轮抽水而跳过发电和电动环节 , 这样效率更高且不用经常检修 , 甚至可以不用水轮 , 只用快速的水给慢速的水补充动能 , 让慢速的水不断地循环对流 。 只用管槽挡板之类的导引就能实现下面的水在顺流而上面的水在倒流或左边的水在顺流而右边的水在倒流 。 循环对流会因摩擦而损失能量 , 但可用快速的泄水来给它们加油 , 一小段一小段的循环对流串联起来即能成“坡不难航道” 。各种设想如何实现仍是个问题 , 必有很多还需要再思考的细节 。 水流与人潮有相似性 , 水分子可能比人听话 , 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组织 , 其中的湍流、紊流、漩涡等情形就有如人群的内斗内耗而损失能量 。然而 , 人的问题比水的问题更难搞 。 有些事情 , 对当事人来讲千真万确 , 而旁人却压根不信 。 因为不想受人质疑和嘲讽 , 当事人宁愿什么都不说 , 如同什么都没发生 , 于是很多真相很多隐情 , 藏在心底 , 越积越多 , 如那要喷发的炽热岩浆 , 成为信息传播的堰塞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