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备临终前,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 , 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 。 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 , 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 , 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 , 达到势力上的最高峰 , 但是荆州后方空虚 , 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制定的盟约 , 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 , 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三郡 , 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 , 遭到杀害 。 由此 , 非常明显的是 , "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 , 蜀汉也开始走下坡路 。 刘备得知荆州丢失、关羽被杀的消息后 , 举倾国之力去讨伐吴国 , 为关羽报仇 , 结果在夷陵之战中 , 蜀军被陆逊击败 , 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
文章图片
到了公元223年 , 刘备在临终之际完成了白帝城托孤 。 提到白帝城托孤 ,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 , 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 , 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 , 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 , 也即内容大致就是刘禅如果不能辅佐的话 , 诸葛亮就能取而代之 。 因此 , 诸葛亮无疑是刘备托孤的主要对象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刘备临终前 , 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 , 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文章图片
一
首先 , 在很多人看来 , 在已经有诸葛亮的前提下 , 刘备依然选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 , 目的就是为了制衡诸葛亮 。 在这些看来 , 刘备担心自己去世后 , 诸葛亮在蜀汉独掌大权 , 所以他安排了李严这位托孤大臣 , 从而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显然要否定这一观点 。 换而言之 , 刘备临终之际 , 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 , 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 。 究其原因 ,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一方面 , 《论语·泰伯》中记载:"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刘备在临终之际 , 显然没有猜忌和防备诸葛亮的意思 。 特别是他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 , 更是情真意切 , 没有半点虚假的意思 。
文章图片
《三国志》中记载的白帝城托孤 , 内容大致为:刘备病危之时 , 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 , 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 , 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 ,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223年)春 , 先主于永安病笃 , 召亮于成都 , 属以后事 ,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 , 必能安国 , 终定大事 。 若嗣子可辅 , 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 , 效忠贞之节 , 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 , 事之如父 。 "
二
在白帝城托孤中 , 刘备明确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 , 要对待父亲一样 , 所以刘禅之后称呼诸葛亮为相父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里面的"事之如父" , 仅仅是面向诸葛亮的 , 至于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 则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 。 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约诸葛亮 , 无疑不会降低李严的待遇 , 这样也就起不到制衡的效果了 。 更为关键的是 , 刘备明确授予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权力 , 也即如果刘禅不能辅佐的话 , 那么诸葛亮可以直接取代刘禅 , 或者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为皇帝 。 而这 , 促使诸葛亮理论上拥有类似董卓的权力 。
文章图片
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 , 就不应该授予诸葛亮这样的大权 。 换而言之 , 这就像你讨厌一个人一样 , 就不会主动接触他 。 所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中的差异化对待 , 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 , 这份信任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杂质 。 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后 , 诸葛亮和当时守在永安的赵云 , 无疑成为刘备最信任的文臣武将了 。
推荐阅读
-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为何会大赦天下?所有犯人都能赦免吗?
- 秦琼|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为何只有秦琼和尉迟恭被尊为“门神”?
- 清廷|吴三桂造反前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军队!
- 军队|20万大军打不过契丹, 武则天时期, 战斗力为何下降严重
- 项羽|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愿过江?因想通了一件事
- 流放|古代流放不会要人命,为何很多人都畏之如虎?流放的人是怎么死的
- 刘邦|刘邦明知在他死后,戚夫人日子不会好过,为何却不赐死吕雉
- 项羽|刘邦临终前,才得知当年在乌江边,项羽为何最终放弃逃生!答案太意外!
- 万历|为何明神宗二十八年不上朝,国家依旧安然无恙?
- 明朝|满人入关后,为何要大肆屠杀明朝宗室而留下骂名?因为好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