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心理|湖南师大女生寝室内自杀,疑因院团委工作压力过大:不会拒绝的老好人,如何断舍离?( 二 )


正如罗尔.德韦克“固定成长模式”理论:
想找一个轻松舒适的安全区 , 幸福的固步自封 。
但哪里都不安全 , 因为世界随时随地都在改变 。
今天以为对的道理 , 明天就成了错的 。
“黏着”状态 , 困扰的不仅是年轻人
被“粘着”渗透的人 , 总是忙碌疲惫 , 却不容易感到快乐 。
归根结底是因为无法找到自我价值 。
广义来说 , 它涵盖了20岁的“迷茫” , 35岁的“焦虑” , 55岁的“空虚” , 75岁的“孤独”……
我有一个刚从体制内公司跳槽出来的同事 , 对此深有体会 。
他工作了20年 , 为了谋生存 , 时常开车送领导回家 , 逢年过节送礼 , 周末节日陪游 , 酒局应酬不在话下……
在单位混的如鱼得水 , 人缘好 , 领导也喜欢他 。
跳槽到新公司后 , 同事全是90后 , 没人坐他的车回家 , 领导不肯收礼 , 周末同事都在家睡觉 , 谁也不愿出门 。
连最拿得出手的“千杯不醉” , 也因为92年同事一句“这年头谁还靠酒桌拉业绩 , 都靠能力” ,瞬间价值感大跌 , 过去的信仰全都变成了鸡肋 。
九州心理|湖南师大女生寝室内自杀,疑因院团委工作压力过大:不会拒绝的老好人,如何断舍离?
本文插图

重重叠叠的落寞和心酸 , 粘粘糊糊的迷茫与坚持 , 模糊不清的正确与错误 , 形成一股压力 , 足以击垮40年来的坚持和信仰 。
如同一个没有轴心的陀螺 , 忙了一辈子 , 却连一杯茶的幸福感 , 都无力去感受 。
而生活往往在不经意间 , 给人致命一击 , 让人们开始去质疑自己在过去的时光里 , 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感 。

  • 就像为婚姻家庭付出全部 , 突遭丈夫出轨 , 婚姻破碎;
  • 就像陪伴自己很多年的宠物 , 突然走失 , 杳无音信 ;
  • 就像看护多年的病人 , 突然撒手人寰 , 回天乏力……
重重叠叠的负面粘着 , 一个接一个地把人击退 , 跟生活一样糊成一团 , 使人头昏脑胀 , 直至崩溃 。
那么如果发现在复杂地生活里喘不过气 , 我们可以怎么办?
如何应对“黏着”?
从大学毕业到结婚生子 , 我的生活总是很粘着:
明明自己事情就够多 , 别人硬塞给我的事情 , 只要理由无法反驳 , 还是会全盘接受 。
我顾虑别人 , 无法强硬地“做自己” , 很长一段时间 , 我都以为这是缺点 , 后来发现这其实是我的 人际关系模式 。
每个人的人际模式不同 , 有人习惯“唯我独尊” , 有人习惯“迎合他人” , 形成了不同的“粘着”状态 。
“唯我独尊”者 , 不在乎是否会给人添麻烦 , 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 因此较少被“粘着” , 但也特立独行;
“迎合他人”者 , 在乎自己给他人创造的价值 , 难以拒绝外界的要求 , 因此较多被“粘着” , 但也一呼百应 。
无论是否容易被粘着 , 最终 , 我们都走在“知己知彼”这条路上 。
压力和情绪 , 都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
九州心理|湖南师大女生寝室内自杀,疑因院团委工作压力过大:不会拒绝的老好人,如何断舍离?
本文插图

意识到这点后 , 我不再急于分清主客体界限 , 而是感受“粘着” , 认清自己 。
我天生是个老好人 , 很难拒绝别人 , 那就别学习拒绝 , 学习选择性的接受 。
想无条件帮忙 , 就优先帮那些“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忙” , 即便会因此感到压力 , 只要不至于迷失自我就行 。
如果粘着过度 , 自我找不着北 , 就对自己说:
我做这一切的初衷 , 并非是为了某些人或事 , 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
正如山下英子所说: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 , 也确实有用的东西 , 才值得留在你的空间里 。 ”
毕竟“知己知彼”这条路上 , 所有人都是学徒 , 谁也不用给谁特别多的压力 , 哪怕对自己也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