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本报特约采访人员 陈 洋金惠真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早安 , 打工人!”当这句“鸡汤”刷屏之时 , 以“社畜”“乙方”“打工人”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又重回人们视野 。 在日本和韩国的影视作品中 , 职场这类题材不少 , 而其中“打工人”的人物形象也随着现实社会和年龄结构的改变 , 悄然发生着变化……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文章图片

日式“居酒屋文化”变了
日本从2019年4月1日起分阶段实行《工作方式改革关联法》 , 对加班时间的上限加以限制 , 以期把更多自由时间还给劳动者 。 伴随着关联法案的实施 , 日本国内最近两年来也出现很多描绘“工作方式改革”的电视剧 , 以此鼓励更多的日本企业和“打工人”摆脱传统的职场文化束缚 , 如去年由日本女星吉高由里子主演的电视剧《我要准时下班》便是其中之一 。
《我要准时下班》中的女主人公东山结衣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旅行公司工作 , 但在无休止的工作、加班 , 以及上司的责骂中身心俱疲 。 于是 , 东山决定辞职 , 以准时下班为条件寻找新的工作 。 在面试了100家公司后 , 终于找到一家能准时下班的公司 , 过上每日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后尽情享受悠闲时光的生活 。 但由于加班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 , 所以在东山与同事之间造成重重矛盾 , 《我要准时下班》的故事也就由此展开 。
该剧在日本播放期间的平均收视率为9.7% , 成绩不错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剧中很多台词在日本社交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 , 如“比起升职 , 还是朝九晚六吃小笼包比较幸福”“不要做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 , 要学会享受生活 , 拓宽自己的眼界”等 。
除了《我要准时下班》外 , 今年播放的《派遣员的品格2》也是一部有意鼓励人们改变工作方式的电视剧 , 剧中说话直接的派遣职员大前春子(筱原凉子饰演)尝试解决各种职场问题 。 在日本企业中 , 派遣职员不是正式员工 , 却做着最多的工作 , 拿着最少的薪资 。 两部《派遣员的品格》将目光聚焦在这个数量庞大、却常常被忽视的群体 , 通过描绘一位能力极强的派遣员来讲述工薪阶层的辛苦 , 并为他们鼓劲打气 。 2007年第一部《派遣员的品格》播出后 , 剧中主演筱原凉子被评为“最理想的女上司” , 而今年《派遣员的品格2》播出后 , 在日本社交网络上 , 也有不少网友希望筱原能成为自己的上司或同事 。
被称为“令和时代第一剧”的《半泽直树2》中 , 也有描绘日本人对工作态度改变的场面 。 比如 , 升为东京中央银行营业部第二部次长的半泽直树 , 邀请职场“90后”新人森山雅弘下班后一起去居酒屋喝酒 , 却被当场拒绝 。 在日本传统企业文化中 , 如果上司邀请下属一起聚餐喝酒 , 下属是不能拒绝的 , 但剧中的森山却拒绝了半泽的邀请 , 可以说并不多见 。 尽管这只是剧中的一个小细节 , 但也反映出过时的职场文化越来越被日本年轻一代嫌弃 。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文章图片

韩国“乙方的叛乱”多了
在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 , 聚焦“打工人”的职场题材影视作品也频频引发观众共鸣 。 最具代表性的职场“鼻祖”剧便是2014年热播的韩剧《未生》 , 聚焦韩国职场中新人、实习生以及基层员工遭遇的各种现实问题和壁垒 , 包括低学历年轻人遭歧视、非正式工身份的年轻员工难以转正、职场老油条霸凌新人等 。 这些韩国社会真实存在的职场阴暗面被如实搬到屏幕上 , 很多韩国观众对剧中职场新人们经历的委屈、愤懑、无奈、妥协让步等情景感同身受 。
而如今 , 韩剧中的年轻打工人不再只是《未生》中那些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受气包形象 。 前不久热播的韩剧《青春记录》中 , 朴素丹扮演的女主角面对上级的各种“陷害”和“穿小鞋” , 采取“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方式直接怼回去 。 不仅如此 , 她还十分懂得“要工作也要生活”的理念 , 即使公司安排重要的会议 , 她也会以“事先已有约”为由不参加 。 此外 , 她还充分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搞副业——经营个人社交平台 ,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职业出路和机会 。 最终 , 她直接炒公司鱿鱼 , 自己开办工作室当老板 , 迎来事业转折点 。 同样 , 正在热播的韩剧《启动了》中 , 裴秀智扮演的女主角很硬气地说了句:“我想到32楼(公司高层办公室) , 但普通员工电梯永远无法到那儿 。 所以 , 我要改乘电梯 , 辞职 。 ”之后 , 她放弃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 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创业 。
“现在火爆院线的是乙方们的故事 。 ”《韩民族日报》上周关注了两部讲述基层打工人的本土电影 。 票房已突破100万人次的《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以1995年为背景 , 描写三位有8年资历的老职员由于是高中学历 , 在论资排辈的韩国企业中属于“乙中之乙” 。 该片上映后引发韩国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讨论 , 其中一条评论颇具代表性——“95年我还在上小学 , 原来现在和那时的职场生活一模一样!”另一部讲述“乙中之乙”的影片《青春之光》则属于现实题材 , 剧本灵感来自2016年首尔地铁屏蔽门事故中丧生的19岁非正式工的故事 , 更深刻地揭露了看上去像“甲方”的“乙方”欺压另一个“乙方”的韩国“打工人”文化 。 《韩民族日报》评论称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与《青春之光》的相通之处 , 正是“默默挺过这个时代的‘乙方’们携手相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