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毕业生都能在村校独当一面”

_原题为 “毕业生都能在村校独当一面”
【教育|“毕业生都能在村校独当一面”】“张老师负责任、教得好 , 说拉弹唱样样会 , 我们和娃娃都特别喜欢她 。 ”一提起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镇椿树坪小学90后教师张军燕 , 该村村民尤富贵直竖大拇指 。
2011年 , 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 , 张军燕来到位于秦巴山脉深处的椿树坪小学 , 她也是该校13名学生唯一的教师 。 从备课到课堂组织和实施 , 从转变家长观念到创新教学模式……在她的努力下 , 该校一、二年级连续几年在全学区统考中获得第一 , 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 2016年她还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 。
这些成绩的背后 , 与陇南师专“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密不可分 。 建校80多年来 , 该校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 , 其中有70%长期扎根山区 , 大多已成为各个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学骨干 。
2014年 , 陇南师专获批教育部“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计划 , 也是该项目获准立项的全国20所高等院校中唯一一所专科学校 。 一年后 , 学校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并成立了初等教育学院 , 把小学教育专业划归该学院集中培养 , 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
2003年 , 甘肃许多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分布分散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 , 且师资力量薄弱 。 为更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需要 , 陇南师专秉持“综合培养、注重能力、突出实践、发展特长”人才培养理念 , 开办小学教育专业 , 坚持面向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 。
“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师范教育特色 , 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 全力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 每一名毕业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都能在农村学校独当一面 。 ”陇南师专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张永明介绍 ,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 , 学院按照村小对教师特质要求 , 确定了“综合+1专+1特”课程方案 , “除综合课程外 , 每一名学生必须选修一门专业学科和特长课程 ,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 , 并以一门学科教学与艺术特长见长” 。
在教学上 , 学院以全科课程、全程实践、全能考核、全程育人“四全体系”为核心 , 将教学、见习、观摩与实践紧密结合 , 通过学院教师和农村基层小学教师“双导师”指导学习和实践 , 逐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 同时 , 按照农村学校实际 , 将“三字一画”、少儿歌曲演唱与伴奏、儿童舞蹈编排等10项专业技能纳入考核 , 并开设以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为内容的选修课 , 让他们了解、热爱、服务家乡 。
在此基础上 , 学校将师德养成融入课堂教学、全程活动、环境建设 , 以“课程思政”“德育讲坛”“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 , 传承中华师道 , 涵养教育情怀 ,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 。 课堂教学之外 , 学校还不断加强实践教学 , 并与地方小学积极探索 , 构建“高小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 对学生进行贯通培养 , 实现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 。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 学生有一学期要到教学一线进行实习或顶岗支教 , 将学生在农村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纳入教学改革探讨范围 , 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 提升人才需求契合度 。 ”张永明说 。
此外 , 学校每年还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小学教师来校 , 通过观摩课、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实例分析 , 传授教学经验 。 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陇南市成县小川学区教务处副主任赵丽娜 , 从教10多年所教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带的学生在各级各项竞赛中屡屡获奖 。 “我每年都坚持带实习生 , 定期来学校和学弟学妹交流教学经验 , 对我来说既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 也让他们能触摸到教学一线实际 , 了解农村教育真实情况 , 从而引发他们的深度学习和思考 。 ”赵丽娜说 。
截至目前 , 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累计招生5140名学生 , 80%毕业生在农村扎根从教 , 许多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村小学教育的“领跑者” 。
“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与时俱进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 不断增强学校与地方发展契合度 。 同时 , 聚焦教育扶贫 , 培养更多卓越小学教师 , 更好地助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 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注入动力源泉 。 ”张永明说 。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2日第3版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尹晓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