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李多志:徽商银行交易银行1.0到3.0的跨越


服务|李多志:徽商银行交易银行1.0到3.0的跨越
文章图片
近几年 , 在利差缩小、轻资产化转型的大背景下 , 商业银行交易银行热度不减 。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 , 以及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 交易银行已逐渐取代零售银行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创新的业务领域 。
说到交易银行的探索 , 近几年不少国有大行纷纷成立交易银行部门 , 且不断在该业务领域强化 , 一些中小银行紧随其后 , 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交易银行之路 。
经过2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徽商银行 , 在2020未来交易银行峰会“金鼎奖”评选上连续斩获“最佳交易银行产品创新奖”和“最佳跨境金融服务银行”两项殊荣 , 标志着其架构及模式在转型中效应凸显 , 交易银行模式初步成熟 。
1.0阶段
打基础 , “补短板”
实际上 , 银行发力交易银行业务是源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层次变化 。
众所周知 , 对公客户在交易行为中会产生支付结算、财资管理、投资融资等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 交易银行业务因其沿着核心企业交易行为去挖掘其上下游的衍生价值的特质 , 具备在获客和拓展资产与负债方面的优势 , 而成为商业银行现实的转型选择 , 但银行业转型交易银行并非一件容易事 , 从组织构架、经营理念、平台建设 , 到产品创新都是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 。
回顾徽商银行交易银行的发展历程 , 可谓是不断纠错、不断调整方向的创新探索之路 。
2018年 , 徽商银行正式组建总行交易银行部 , 由此开启了徽商银行交易银行的1.0探索阶段 。 彼时 , 银行业内对于交易银行的发展路径普遍未形成清晰的思路 , 只是将与客户交易行为紧密相关的对公网银、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跨境金融以及分散在各个对公业务部门相互孤立的业务系统和面客渠道归并到了一起 。
朝着打造一站式交易银行服务的思路 , 徽商银行交易银行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打基础 , 补短板中 。 在此阶段 , 徽商银行最重要的成果是整合了对公网银、现金管理、小企业服务平台等现有渠道 , 成功建设对公客户统一服务门户-“交易家平台” , 实现客户统一登录、统一签约、统一金融视图等功能;打造了交易银行开放银行 , 实现金融服务有机嵌入客户交易流程的隐性输出;建设统一的管理中台 , 实现客户、用户、账户、服务的统一管理 , 行内业务子系统协同和内外部服务互联 。 2019年初 , 以强大的交易中台为纽带整合了80%以上的公司业务产品的交易银行1.0初步形成 。
可以说 , 一个良好的底层设计基础 , 决定着银行对公业务整合存量的维度 , 决定着金融创新的实际效用 。 徽商银行通过“补短板”来夯实底层基础 , 从产品以及系统上下功夫 , 有利于打破团队墙、部门墙 , 提高跨团队合作能力 。
2.0阶段
交易银行本源化发展战略
作为对公业务压舱石和对公数字化转型主战场的交易银行 , 并非某项业务的改良延伸或某几项业务的简单叠加 , 而是银行“以客户为中心 , 回归金融服务实体本源”经营理念的重塑和对公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形式的全面转型 。
从“部门银行”转变为“流程银行” , 完成良好的中台搭建后 , 徽商银行逐步明晰了交易银行2.0的基本思路:“交易银行的发展应该回归客户交易本源 , 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 以对公客户的账户支付需求、交易融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需求为本源 , 重新整合各重复交叉的业务板块 , 重新打造交易银行体系 。 ”
2019年 , 徽商银行交易银行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产品体系 , 按照客户需求将所有产品图谱归纳为“交易类资产 ”“交易类负债”和”交易类服务“ , 并且全力推进三大板块产品的数字化升级和场景化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