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书评周刊|东野圭吾唯一的一部女主视角长篇,然而……|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伊恩·布鲁玛的这本随笔集《残酷剧场》 , 就是对人类残酷性的一次碎片式的考察 。 布鲁玛在书中列举了多部表现“二战”的电影 , 《桂河大桥》《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等等 , 这些电影的共同处在于成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 从视觉效果来看 , 枪弹乱飞 , 弹坑遍地 , 残缺的尸体和血肉模糊的残骸 , 种种残酷场景 , 颇具视觉震撼效果 。 电影确实努力重建这些真实战争的残酷场面 , 但就像布鲁玛指出的那样 , 这种重建“越是努力 , 就越是徒劳无功” 。
关于这一点并不稀奇 , 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一直灌输给民众的观念就是战争是必要的、正义的、高尚的 。 纳粹青年团的少年们必经的一场考验就是为国家元首去“牺牲”自己 。 在刻意安排的战争游戏中 , 孩子们模仿战争场景互相搏杀 , “牺牲”的孩子扮成尸体躺在战场上 , 被“战友”高高举起 , 成为纳粹瓦尔哈拉圣殿里年轻的英灵 。 经过虚拟的残酷洗礼的孩子会由此获得一种重获新生的荣誉感 , 为元首战斗终身 , 直至光荣牺牲 。
新京报书评周刊|东野圭吾唯一的一部女主视角长篇,然而……|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文插图

(德国军迷拍摄的微电影剧集《沾满灰尘的脸》中的一幕 。 这部微电影剧集是以“二战”中德军视角拍摄的 。 战争的发动者常常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与战场上士兵个体的英勇和牺牲捆绑在一起 , 士兵越是作战英勇、牺牲越大、战况越是惨烈 , 战争就越正义 。 但这一逻辑一如历史所展现的那样 , 实际上并不成立 , 但至今仍有许多人为之所惑 。 )
思想
新京报书评周刊|东野圭吾唯一的一部女主视角长篇,然而……|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文插图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作者:海伦娜·罗森布拉特
译者:徐曦白
版本: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10月
推荐指数: ★ ★★ ★ ★
推荐人:刘亚光
现如今 , “自由主义”虽然是一个舆论场中的热词 , 但可谓是最为含糊混乱的词汇之一 。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 , 自由主义的核心便是对个人权利的伸张 , 是一种对各种束缚的挣脱和超越 。 亦有人谈起自由主义言必称英美 , 仿佛自由主义只是英美特有的政治传统 。 然而 ,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的出版打破了这些误解 , 作者海伦娜·罗森布拉特在书中通过对“自由”和“自由主义”从古罗马时期到21世纪词义流变的梳理 , 向我们揭示了最初的自由主义者都是道德主义者 , 自由主义所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对个人权利的伸张 , 更是一种道德的诉求 。 通过作者的精彩论述 , 我们会发现在自由主义思想整个发展历程中 , 将自由主义主要视为一种致力于个人权利保护的思潮是一个相当晚近的现象 。 20世纪中叶自由主义的美国化更遮蔽了许多其他的国家——比如德国——对这一思潮发展的重要贡献 。
除了勾勒出自由主义“被遗忘”的那些历史 ,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则是从历史维度充分呈现了这个词汇的复杂性 。 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段 , 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与成为一个殖民主义者甚至并不矛盾 。 可以说 , 虽然自由主义已有多年的历史 , 但有关这个词汇的理解却从来没有取得过稳定的共识 。 阅读这本自由主义的概念史让我们的认知变得更混乱了吗?恰恰相反 , 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关键的“共识”是 , 对任何一个观念的理解都应该首先回到这个观念诞生的社会脉络中 , 以获得某种具有历史感的“同情之理解” 。 在今日的舆论场中 , “自由主义”动辄沦为简单粗暴的战斗口号和标签 , 通过阅读获得这种理解尤其珍贵 。
文学
新京报书评周刊|东野圭吾唯一的一部女主视角长篇,然而……|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文插图

《小花旦》
作者:王占黑
版本: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