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交通音乐广播|《金刚川》背后南充老兵们的抗美援朝故事……( 二 )


“到朝鲜参战我是抱着牺牲的想法 , 没想着要回来 。 ”罗万坤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很幸运 , 能活着回到祖国 , 还过上了安详的晚年 。 “我的战友们为了祖国人民 , 他们永远留在了朝鲜 ,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英雄!”
2
Nanchong
冯毓泽(8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
16岁参加志愿军穿越火线送弹药
冯毓泽 , 1937年出生 , 1953年3月参军入伍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 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 与敌人周旋 , 为保障前线的弹药供应作出了贡献 。
8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冯毓泽讲述自己的作战经历
10月31日 , 南南来到顺庆区和平路半环巷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 83岁的冯毓泽精神矍铄 , 胸前一枚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 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 , 老人记忆犹新 , 在他的叙述中 , 那一段峥嵘岁月就像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采访人员眼前 。
冯毓泽出生于绵阳 。 1953年2月 , 年仅16岁的冯毓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 部队番号67军201师601团 , 任团政治部主任警卫员 。 同年3月 , 他和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 , 跨过鸭绿江” , 赴朝作战 。
“我的任务主要是运送弹药和重要信件 , 战斗很激烈 , 敌人的炮火满天飞 。 只要炮火一停 , 我就往山上高地送弹药 。 ”冯毓泽回忆 , 敌军经常用轰炸机昼夜不停地超低空对地面进轰炸 , 山沟中隐藏的机枪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扫射 , 他只能掐着短暂的间歇 , 背着沉重的弹药一口气迅速前进 。
由于敌人的狂轰滥炸、疯狂扫射 , 为了抢时间、争效率 , 尽量减少损失 , 运输任务几乎都被安排在夜间进行 。 有时候 , 为了尽快将急需物资送到前线 , 只能不分昼夜在枪林弹雨中赶路 。 有一次 , 冯毓泽要翻过一座山送弹药 , 刚上山时 , 天还没有亮 , 在上山途中 , 由于视线不佳 , 他差点滚下了山崖 , 好在班长眼疾手快拉着了他 。 “一边是震耳欲聋的炮弹声 , 一边是陡峭的山路 , 现在想来仍觉得惊心动魄 。 ”冯毓泽说道 。
“为了保家卫国 , 必须勇敢坚强 。 ”冯毓泽坚毅地说 , 面对生死考验他从不畏惧 , 作为一名军人 , 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完成好任务 , 突破封锁线 , 及时给前线送去弹药和补给物资 。
“那场战争教会了我战胜困难 , 之后面对多大的挫折我都能坦然面对 。 ”冯毓泽说 , 他生性乐观 , 经历过生死 , 更觉生命之宝贵 。
如今的冯毓泽老人 , 喜欢看新闻 , 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 , 他说:“我的战友都很勇敢 , 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 我幸运得多 ,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 ”
3
Nanchong
周正超(8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
支援朝鲜战后重建用行动诠释中朝友谊
家住顺庆区民政局家属大院的周正超老人 , 今年已经83岁 , 这些天 , 每当他看到放置于客厅最显眼位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 他的思绪都会被拉到60多年前 。
周正超老人展示自己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是1953年入朝的 。 入朝几个月后 , 38线上的战斗就基本结束了 , 如何在废墟中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10月29日下午 , 采访人员来到周正超的家中 , 老人坐在家中客厅沙发上 , 向采访人员讲起了自己的抗美援朝经历 。
1953年 , 16岁的周正超在学校读书 , 听着大街小巷的援朝志愿军宣传 , 热血沸腾 。 周正超从小立志要参军报国 , 和父母商量后 , 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 , 后被分配到16军47师139团当通讯员 , 同年1月随部队入朝 。
至今 , 周正超还记得当年行军爬山的经历 , “我年纪最小 , 个子矮 , 那座山海拔有2000多米 , 为了减轻负担 , 我把厚点衣服都丢了 , 一路小跑才跟上了大部队 。 ”周正超笑着说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