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网络小贷迎来大调整,热钱不要乱来( 二 )


3、贷款审批要求细化 。 新规除了对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有限制以外 , 还要求贷前增加收集借款人的年收入数据 , 并以此作为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 , 并要求互联网作平台对借款人的评级主要依赖平台的内生数据 , 而非外采三方数据 。
这无疑是提高了网络小贷机构的展业标准和展业成本 。 一味重复“大数法则、收益覆盖风险”的童话 , 监管机构已经不想听了 , 打磨自己的贷款管理能力、真真正正的提升资产质量、降低坏账损失 , 才是监管想听的真话 。
1、融资杠杆压缩 。 网络小贷机构非标融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标准化融资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 , 这仿佛是给绝尘而去的网络小贷的双脚上加了一堆沉重的镣铐 , “马儿呀~你慢些走慢些走”的BGM浮现出来 , 自此“借金主的鸡、生自己的蛋”已成往事 。
2、联合贷设置出资比例下限要求 。 自营贷款做不大、助贷又赚的少 , 出资少、成本低、收益高的联合贷一直是网络小贷的心头的“红玫瑰” , 但是新规确要求网络小贷在联合贷中也要出资30% , 资金占用成本翻了几番都不止 。 联合贷利润仿佛也不是那么香了 。
时过境迁 , 红玫瑰也会终究变成墙上那抹黯淡的蚊子血 。
3、融资类行为实行审批许可制 。 不仅仅是机构设立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批 , 连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债券等融资类行为均需要监管机构审批方可实施 , 同时禁止转让除不良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 这是进一步收紧对网络小贷机构发债融资、资产变现等类融资行为的管理 。
表面上看 , 这是掐住了网络小贷机构通常的资金供给渠道 , 但实质上是希望借此迫使网络小贷机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脱离浮躁的资本市场、回归普惠金融的本源 。
【钛媒体|网络小贷迎来大调整,热钱不要乱来】好在 , 这条总归还是给资产证券化和发债留了个“监管审批通过”的口子 , 不会一下子让网络小贷机构因资金断流而饿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