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王振崛起:大明新体制下的第一代权阉

文|周渝
【太监|王振崛起:大明新体制下的第一代权阉】不可回避的是 , 洪武一朝奠定了明代宦官制度的组织基础 。洪武朝设立的十二监中 , 最初担任“监令应办内府一应事务 , 丞为之佐 。典簿掌文案簿籍”职责的内使监(后改为内官监)是宦官衙门的核心 , 堪称内府“第一署” 。负责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的司礼监 , 当时还只能算二把手 。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 , 朱元璋再次调整宦官机构 , 增设十二监中最后一个机构都知监(掌内府各监文移、一应关支勘合) , 都知监设立的目的之一在于制衡内官监与司礼监 。
靖难之役后 , 朱棣上位 , 宦官不仅屡受重用 , 地位还得到飞跃性提升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郑和这样的著名宦官 , 同时又设立特务组织东厂 , 由永乐帝信任的太监领导 , 负责重要情报和钦定案件事宜 , 成为与天子极为亲近之人 。永乐时代是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期 , 整个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皆被宦官所渗透 。这一过程中 , 十二监也完成了权力的重新分割 。首先是老牌头号衙门内官监的权力被其他监所分割 , 逐渐丧失内府“第一署”之地位 。其次 , 司礼监凭借着其近侍衙门和参与机要政务的优势 , 权势复振 , 职权压过内官监 。第三 , 随着司礼监权力渐涨 , 作为平衡的都知监首当其冲遭到削弱 , 至宣德元年(1426)时 , 其最核心的文移之权已丧失 。司礼监内府“第一署”之地位由此而奠定 。
太监|王振崛起:大明新体制下的第一代权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仁宗坐像》轴 , 明
明宣宗即位后 , 紫禁城中正式建立宦官学校——内书堂 。《明史》中说内侍不许识字的制度由此而废 , 显然过于夸张 。毕竟朱元璋在建立宦官机构时就设置了“纪事、尚宝”近侍 , 内监还有掌管秘府图籍文册之职责 , 这些都非不识字之人所能完成的 , 故而这一“祖制”本身缺乏依据 。不过宣宗时期的确是明代宦官衙门化、与内阁形成双轨体系的定型期 。宣宗皇帝正式确立了宦官守边制度 , 明军部队中的监军也在这一时期频频出现 , 宦官“专征”之兵权达到前所未有之巅峰 。与此同时 , 奉旨到各地进行采办、闸办的宦官也在永乐、宣德时期开始泛滥 。明史上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王振 , 正是在宦官权力迅速扩张的大背景下闪亮登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