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的未来“属于场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如何打开?( 二 )


晨山资本合伙人王志飏告诉集微网 , 近年来晨山资本的投资主题主要围绕“数据驱动的产业互联网” , 并指出 , 5G开启万物智联的代际革命 , 是未来5年最大的技术变化和创新热点 。 每轮技术创新都孕育了众多伟大企业 , 万物智联时代的产业创新更值得期待 。
“产业互联时代 , 工业、金融、城市、能源等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 , 即使是1%的效率改进都将创造巨大价值 。 ”王志飏说 。 曾投资过Airbnb、Evernote、博车网、朗新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 王志飏对于万物智联时代的产业创新机遇十分看好 。
王志飏进一步解释 , 经过过去十年消费领域的创新 , 人们的衣食住行被移动互联网解决得非常好了 , 甚至这部分很多方面中国原生创新在引领世界了 , 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创新程度 。 但在产业创新层面 , 必须看到的是 , 虽然中国的产业规模巨大 , 但传统产业效率比较落后 。 这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这1%的价值从而共享这部分的产业技术价值 , 这个是未来很大的课题 。 ”王志飏说 。
随着互联互通的创造力深入各个行业 , 未来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进一步模糊 , 甚至没有行业之分 , 只有生态之别 。 “未来各个行业及业务场景里都可能出现大量运营商的概念 。 ”王志飏这样判断 。 比如 , 未来的床垫生产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卖床垫 , 而是变成睡眠服务的运营商 , 传统的空调企业变成室内温度体验或者室温控制的运营商 。 这也就意味着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 , 从原来和客户一次性交易 , 变成长时间、长连接的客户感知和业务感知 。 从一次性的收入到持续性的反复收入 。 “这些商业模式变化在各个行业会发生巨大的冲击 , 传统企业可以借此实现转型 , 将诞生很多新型的企业 。 ”王志飏说 。
【|AIoT的未来“属于场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如何打开?】这其实就是AIoT带来的业务边界乃至产业生态的拓展和创新 。 从以往的“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 , 随着连接能力进一步深化 ,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企业也发生了更为深度的互联 , 会让很多产业的边界发生融合 。 很多原来处于一个领域的企业有机会将业务拓展到以往不会涉及的新领域 , 并且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会有很多创新的机遇 。 很多产业的天花板也由此可以被打破 。
AIoT生态底层技术迎发展快车道
不过 , 要让AIoT成为一把“趁手的工具”并走向广泛且成熟的应用 , 还有很长的路径要走 , 这其中更离不开从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器件 , 到工业信息系统的垂直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 。 随着万物智联逐渐成为现实 , 技术的进化与应用将对信息的感知、数据的传输、处理与认知的深度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 。
过去的20年 , 从过去的无线通信开始 , 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背后的三条技术线基本上是连接技术(IT)、计算技术(CT)和认知技术(OT)的重大的创新变革 。 值得关注的是 , 如今IT、CT和OT这项技术的发展正趋于融合 , 也将成为推动未来新一轮产业创新的技术拐点 。
邹卓对此指出 , 随着万物智联逐渐成为现实 , 技术的进化与应用将对信息的感知、数据的传输、处理与认知的深度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 。 这其中的一大核心是 , 更高能效、低成本的智能感知与处理 , 这对于AIoT的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 。 “万物智联的本质是机器对于物理世界的智能化感知 。 ”邹卓说 。
物联网芯片也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而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 并且延伸出更多的创新发展 。 比如 , 邹卓和他的团队正在与新氦类脑合作 , 开展面向AIoT的类脑芯片与神经拟态系统研究 。 “生物是效率很高的计算系统 。 ”邹卓对集微网指出 , 借助类脑技术大规模并行、事件驱动、实时环境交互、感算存紧密耦合协同等特点 , 开发能够如人脑般感知、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智能芯片与系统 , 有望突破摩尔定律以及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 , 提升AIoT节点的智能化程度 , 同时提高集成度、降低能耗 。


推荐阅读